中国养猪网讯:
目前,随着猪场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散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建猪场和老猪场不断更新都需要招兵买马,对于场长和兽医的要求更具体化:不仅要技术扎实、经验丰富,还需要能说会道,具有统领“猪天下”的能力。但是行业内对于好的场长、兽医的标准模糊,所谓的“人才”标准更是没有,应聘人员也是鱼龙混杂,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现象,究其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行业内好的场长、兽医资源极度稀缺呢?
百家争鸣各有其说
规模扩大,需要人才,人才难找,整体行业水平底下。面对养猪行业这一发展的矛盾,网友纷纷表示出自己的看法:
@宁静的港湾:我做了几十年专业,好的场长、兽医是不好找,条件差的我不做,条件高些老板不愿意,技术承包方式老板又感到自己没有权了,所以许多老板甘愿自己清理死猪,买药就是不愿意请能人或是说职业经理人。
@筱筱千千:标准化程度这几年发展过快,但基层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科班出身的不愿从事一线,都去干上游的企业,兽药、饲料销售等,一线技术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水平普遍比较低,靠经验做,观念和思路变化比较慢。
@ztz76:没有好的土壤,长不出好的庄稼。
@禺心公羽:养殖太苦,太累,太寂寞,没有归属感。
@快乐随缘:我觉得为什么找不到好的人才,首先这个行业老板整体素质不是太高,许多老板说话不算话,他只想赚钱或者只想套政府的钱,却不想在员工和猪上投资,也不太相信人,一出现问题就会怪罪场长,兽医。我觉得这些老板他们想赚钱首先出发点是错的,不管经营什么但只要是带生命的,第一要吃,第二风险比较大,随时都有什么疫情出现,是预料不到的,第三市场行情,这谁也不能预料到。等这些都能承受,这才能玩这一行,到是再说人才,那就好办了,不然老板有想赚钱,又不想承担风险和责任,那还玩个啥。为什么会缺人才,改行,许多进入工业,离开农业,他们也是看到这方面。
@屠夫长:企业内部缺乏传承和培训机制,找人要求高,但薪水低造成现状。
上述的几位网友的观点是从个人的经历、对企业的看法、对行业的未来发展等不同的方面来阐述当前畜牧业面临的场长、兽医资源极度稀缺这一困境。这些观点中也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我们要分析的这一核心内容。

你是下列那类猪伙计?
1 、科班出身,踏实肯干爱学,优秀,一般都会出去另谋自身发展,除非能提供足够大的舞台并能够满足他的胃口,这类人优秀的原因是现阶段他的努力方向正好与猪场利益重合;
2 、能力差不多,忠诚、可靠,老板导向,这一类一般由猪场就近招募的半路出家者为多,这类人是在为生活儿上班,老实可信是优点,同时也注定难以达到楼主要求的“厂长”“兽医“的标准;
3 、科班出身,懵懵懂懂进猪场。从学校到猪场距离太大,更何况中间还隔着一个时刻散步各种消息的社会社会,这一类人成长的机会就被扼杀了;
4 、行业原因、猪场环境、家人观念等等原因再次扼杀一部分人们进猪场的心。
注重管理,目光长远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其实行业行走至今这一弊端迟早会显露,直接的从农牧行业专业在大学中的比例就可以看出是比较冷的专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一般都不会选择这个专业,还有政府和社会对于这个和“畜生”打交道的行业关注度有待提高,好的场长和兽医成为稀缺资源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市场发展和扩容的速度远远高于人才输送的速度,养殖场多,真正能用的人很少。加上这一行业没有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制度,都知道人往高处走,规模化养殖场大多由于防疫而与外界隔绝,再加上技术人员发展到一个地步,一是向更高层面的技术决策层或者管理层靠,或者跳到待遇更好的地方,基本上迟早要直接脱离生产一线。另外部分公司缺乏远见,没有适时培养后续人才。后续人需要公司的高价留人。
忽视养殖场管理,重视疫病,而不重视畜禽本身。忽视了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饲养人员操作规范的培训。制度混乱,所以还是要规范技术流程,培养技术力量。让企业灵活起来,不再是马车(车夫必须要有高超的技术,马车才能正常行驶而不翻车),而是小汽车(只要你取得了驾照,就能把他开好)。
中国养猪网原创,转载请写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