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死猪顺水流珠江,珠江终是变猪江

来源: 未知   2013-11-04 11:39:03   查看:  次

中国养猪网讯:


  河水被染成了墨绿色,浓厚地漂浮着一层起褶的秽物,像是蛤蟆的皮肤一样,密密麻麻地凸起出一个个白色的泡沫,这是番禺区石楼镇茭塘西村的一个村民发来的图片。河水里,漂浮着各种污秽之物:白葫芦一样的是死猪,一滩黑色的羽毛,还有紧扎的塑料袋里装着不知名的东西。


  据该村民讲述,这些污染来自于周边沿河而建的养猪场,照片里反映的,只是肉眼能观察的部分。还有看不见的伤害则来自于是熏天的臭气,和消失的鱼虾。


  对村民的投诉,石楼镇政府承诺年内将会拆除该区域猪场。


  村民:排污时整条河就是黑的


  发来照片的人是茭塘西村的村民小黄(化名),他早已离开村子在城里工作,但老家养猪场污染的问题,让他不能释怀。“都臭了好几年了”,小黄说道。


  茭塘西村在石楼镇的东北方向,与西边的胜洲村和东边的茭塘东村相邻。一条河涌绕着三个村庄,并与一公里外的珠江狮子洋相连。养猪场就沿着这条环村河涌而搭建的。


  小黄告诉记者,河水里几乎每天都有污染物排出,臭味难闻,有时还可以见到死猪、死鸡和一些生活垃圾一起丢弃在河里,“冬天的时候水比较少,看得最明显,像‘黑龙江’一样”。


  十一长假,小黄回到村里,发现污染仍然不减。


  据他介绍,比之茭塘东西两村,胜洲村的地理位置尤为特殊,它被河涌间的织网四面围住,就像一个小岛,所以污染也更为明显。


  探访:猪场建设简陋,村里酸臭明显


  10月16日,记者来到胜洲村。提起养猪场,村里的村民无不抱怨。


  村民告诉记者,河流原本清澈无比,夏天之时,不少人戏水解暑,甚至取水饮用;而自从有了养猪场,已没有人敢下河游泳,原来的鱼虾也已绝迹。


  站在胜洲村村委会门口,一眼望去,并未见到养猪场的棚舍。村民告诉记者,最近的养猪场就在北边的河对岸。


  连接河岸的桥上插着危桥的牌子,据村民说,这是由于养猪场里的大车出入,桥的承载量有限,怕哪天会出意外才想出了这个法子,让大车尽量少走。


  一位村民用摩托车带着记者驶往北岸的养猪场。该村民回忆,养猪场的到来是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的事,由于茭塘地理位置偏僻,这些简陋的养猪场不易被人察觉。而养猪户大都是广西人,平时也就住在猪场里,和村民几乎没有来往。


  远远地,便看见一抹黑烟平地升起,接着就听见了猪叫的声音,成片的棚户开始出现在眼前。


  摩托车开近后发现,刚才的黑烟是从一口铁锅里冒出。说是铁锅,其实是个大铁桶,架在砖头垒起的灶台上煮着,一个妇女拿着铲子般大小的锅铲搅动着里面的东西。


  养猪场十分简陋,装潲水的塑料桶随意堆放一气,木板塑料瓦也到处都是,一群鸡在空地上觅食,看家的土狗瞪着外来者,几十头猪挤在一个棚子下面嗷嗷待食。


  “排污的时候,整条河就是黑色的,都可以看得见猪粪漂在上面。”一位村民指着河水对记者解释。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当时还未排污,但河水颜色深暗,不时有阵阵臭气飘来。


  村民还告诉记者,胜洲村边的猪场只是一部分而已,还有相当规模的猪场在茭塘村一带。沿着村民所指的位置,记者又来到了茭塘西村附近的养猪场。


  同样是过一座桥,西村幼儿园南面就是养猪场。站在桥上,黑色的河水看得十分清楚。再往里走,猪叫声此起彼伏。


  “晚上是猪场排污的一个时间点,臭味难闻,村里因此都要关窗闭门。”一位村民说道。当晚8时左右,记者可以明显感觉到,一股酸臭味出现在胜洲村上空。


  为何茭塘片多养猪场?


  茭塘村的生猪养殖规模究竟有多大?石楼镇政府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茭塘片的养猪场比例占到全镇一半以上。根据石楼镇镇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茭塘片区共有猪场47个,生猪49983头。


  养猪业是一个高污染行业,污水、猪粪、死猪等污染物的处理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由此一头猪的环境承载量也是有限的。


  石楼镇镇政府表示,这些猪场除20多间早期存在外,其余都是近年兴建的,主要是2010年广州划定生猪养殖禁养区时搬迁来的。


  2010年6月22日,广州市农业局印发《广州市生猪养殖管理办法》规定,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和西二环、北二环、东二环高速公路及金山大道、105国道至钟林收费站所形成的环内其他区域,为生猪禁养区。


  石楼镇并不在这个禁养区内,所以当时养猪场才会纷纷搬迁至此。


  对于茭塘片养猪场的快速发展,镇政府在给记者的采访回函中解释到:“因茭塘东村和茭塘西村土地于八十年代已全部固化到个人,其出租土地无需经村委及其他有关部门审批,加上茭塘片村民的土地土质种植效益不高,出租土地给别人养猪收益较高,所以猪场比其他地方多”。


  由此可见,临河(易排污)、偏僻(不易发现)、政策(规定区域)、土地供给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个养猪片区的形成。


  镇政府:年底前茭塘猪场全部拆除


  茭塘片区的猪场污染,一直是附近村民投诉的重点。在石楼镇政府的网站上记者看到,去年9月7日,“石楼镇综治、公安、畜牧等部门30多人联合行动,对茭塘东村内一间被村民多次投诉的养猪场进行强拆”。


  据《番禺日报》的消息,石楼镇畜牧站也在今年向其中7户养猪场发出了拆除通知,要求必须在7月30日前自行清拆,逾期未拆将进行强制拆除。


  但从村民的口中和记者的实地观察发现,养猪场至今并未完全拆除,而且污染依然明显。


  为何进展会如此缓慢?记者为此咨询了负责该区域的番禺环保局第四环保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确实已经对茭塘片区的污染猪场进行多次执法,已按照相关程序对其处罚,目前仍在规定的自行整改时间内,逾期若不能自行整改,环保所将向法院申请强拆。


  在石楼镇宣传办给记者的回复中显示,猪场除了破坏环境之外,所需的相关证件也都不齐全,“这些猪场全部都没有办理环保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证》,也没有经过建设国土部门的审批,早期的少部分猪场办理了畜牧部门核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但这些证都在去年年底到期并停止审核续期。”


  据悉,石楼镇政府已经对全镇养猪场进行规划整治,力求做到规范化,茭塘片的养猪场就在这次整治范围内。


  对于村民关心的猪场究竟何时会清拆完毕,石楼镇政府也在回复中做出确切表示,“近期已完成对猪场场舍的详查,发出了限期清拆通知,明确了今年11月底前自行清拆,12月开始将组织人力对不自行清拆的进行强拆。”


  然而,拆除之后,这批猪场养殖户将会何去何从?目前,没有人能回答。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