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政府反腐运动影响到猪肉消费 旺季反遇冷

来源: 未知   2014-01-21 09:01:10   查看:  次

中国养猪网讯:

 

  原本春节是猪肉消费旺季,带动价格达到一年当中的高峰。但今年却发生意外,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回落,1月份至今国内猪价继续大幅下挫,大部分地区毛猪价跌破7元/斤,为十数年来罕见现象。按照目前玉米(2363, 5.00, 0.21%)均价2352元/吨计算,猪粮比价为5.8:1,已经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
 

  这次生猪价格跳水速度极快,12月初还在8元左右,而现在接近6元。业内的解释是受供求影响,猪的存栏量非常大致使猪肉严重供大于求,而猪肉需求低于预期。但是,这个解释缺乏依据,因为生猪存栏量并没有具体数字,按照2010年一头猪盈利500多元,后来降到90元,到去年只有8块钱的利润看,很难想象能激励更多的养猪户补充产能,而且去年春天一些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疫情,黄浦江里漂浮着太多的死猪。因此,影响猪肉价格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需求。而整个冬天猪肉需求低于预期,需求一直起不来,春节原本是需求旺盛时候,但需求似乎并没有反弹,这导致了恐慌,采购商开始压价,而养猪户也开始抛售。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需求低于预期呢?即使今年北方是暖冬,但相对而言,家庭猪肉消费波动不会太大,近些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有些家庭开始升级到牛肉或鱼类消费,但总体上这样的升级过程会很漫长,尤其是牛肉价格过于高昂。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反腐运动深入,餐馆生意出现了暴跌,从而影响了猪肉需求。
 

  这些反腐措施包括反对公款吃喝以及私人宴请。对中国现实有较深理解的人都清楚,全国性的大吃大喝在工作日是一种常态,反腐切实有效的推进,首先导致了高端餐饮的萧条。以北京市为例,去年仅上半年餐饮企业关店数高达2168家。就全国而言,中国烹饪协会报告显示,2013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实现1179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且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4个百分点,差距之大为历年罕见。2013年上半年行业发展仍处于近年来历史最低点,预计去年下半年至今这种跌势一直会持续下来。毫无疑问,餐饮业的萧条减少了猪肉消费,如鲍鱼、龙虾等昂贵食材早就出现了价格下降。
 

  市场对春节消费的预期也发生改变,通常“逢年过节”是中国送礼和单位福利发放高峰期,近年来,送购物卡成为春节送礼的主流形式,大量公务员接收到数额不等的购物卡,会在春节期间疯狂消费,推高各种需求。按理说家庭消费本不应该受到影响,但是,反腐影响了很多家庭的收入,使之丧失了非理性消费的基础,毕竟年夜饭一般价格过于昂贵。可见,如果没有灰色收入,按各自合规收入,中国春节消费不会如此热闹。由于反腐运动的开展,今年各地的年夜饭预订情况很不理想,已经失去往年火爆的景象,很多饭店退出年夜饭市场。
 

  猪肉和餐馆成了中国治理“餐桌上腐败”的牺牲品,据说中国有50多家星级酒店要求“降星”甚至“脱星”,这个名单上还包括各种奢侈品。但是公款消费减少及广大公务员消费能力下降,已冲击到中国各行各业。在中国产能过剩,出口压力越来越大背景下,刺激内需原本是支撑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但反腐将这个“轮子”降慢了速度。
 

  券商分析师高善文微博表示,近期从发电和工业品期货价格来看,经济放缓迹象已比较明显。因此,他认为猪肉价格的异常下跌和宏观经济走弱存在关联,也就是说,是宏观经济走弱导致猪肉需求减少与猪肉价格下跌。尽管存在这种关联性,但看到中国工资仍在上涨,其涨幅处于亚洲之冠,很多低端岗位劳动力需求很紧张,因此宏观经济走弱引起消费能力降低的逻辑是可疑的。这反向反映遏制公款消费的反腐效应与私人宴请减少对猪肉价格具有直接影响。
 

  反腐引起许多产业不景气表明,中国消费能力与需求被高估了,这种“消费泡沫”很大程度上是由公款消费与腐败支撑的,而其皆来源于对民间“掠夺”。它是以高税负与腐败压制了民间消费能力,目前对滥用公款及腐败的打击,能否尽快转化为民间消费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挑战。中国政府应将公款消费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民生事业当中,帮助国民解决一些预期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消费信心。
 

  其次,私人部门如果不行贿,能否得到政府部门公正的对待与及时的反馈是很重要的,现在各地公务员叫苦连天,在失去腐败性收入后能否提高行政效率是可疑的,这样可能会降低中国的经济效率,进一步打击经济发展。在中国,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腐败是经济发展“润滑剂”,尤其是对私人部门而言,如果没有腐败,他们很可能被各种政策管制与低效率行政所困扰。如何反腐败的同时又不影响效率,是中国面临的挑战。在过去,很多人认为腐败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秘诀,现在不难认识到,这种崛起是以贫富差距拉大以及民间消费萎靡为代价的,因而也是最不可取的。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