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猪业就像充满了凶猛野兽的丛林,除非你的血液中有极其剽悍的DNA,否则难以存活下来。
猪价连涨剑指猪市复苏?
有人说,猪价"暴涨模式",连涨20天,认为猪价跌势已成过去式,一去不复返,猪市扬眉吐气的日子马上来临。对这种思想,必须予以正视。
从形势判断上看,行业洗牌远没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上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落后粗放产能依然弥散大中小养殖场多个环节,与
国际接轨任重道远!
从需求上放眼长看,在改变不了消费,也刺激不了消费的前提下,通过压栏惜售方式倒逼猪价上涨,下场肯定是凄惨的——存储起来的生猪将在某一单位时间,不,是某一时期内蜂拥而出,然后滞销、内耗,市场再陷"跌跌不休"、提振乏力,甚至重蹈"猪价狂沉5元"覆辙。而且,近期走访珠三角多个屠宰场发现,屠宰企业采购难度大,但生猪供应稳定,尚不缺猪;若不得
已,将采取压价逼量。可惜不少人还活在自己的压栏世界里不亦乐乎。"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烙印,2014年意犹未尽。
退不得,输不起,包羞忍耻,重返猪业
一定时期内的亏损不是问题,关键是战略转型之后饼能画多大。成王败寇,"剩"者为王!
很多养猪人因为前边心力财力投入很大,或视猪业为己之一生,不能退,退不得,不能输,也输不起,输得不忍心不甘心!准备退场的、已退场的,死灰复燃,高举"猪价上扬"大旗,卷
土重来。这一切,大有人在,而且现在已经陆陆续续了!
前景一片光明?一场打水漂的对赌
援引《思考快与慢》书中的一个例子:在美国,小型企业能生存5年以上的概率是35%,但是美国企业家评估自己企业的胜算时,81%的企业创办人认为他们的胜算达到70%甚至更高,
有33%的人认为他们失败的概率为零。
放在养猪业来说,就是他们忽略了业内令人深恶痛绝的事实:母猪年供15.91头肥猪,肥猪吃4斤粮食长1斤肉,出栏成本破7.看到了这些羞答答的数字之后,谁都可以预见到将会发生怎
样的灾难。单位产能的提升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如果他们只是重复以往的虚张声势与言不由衷,继承从前的狭隘与欲望,把成败得失归咎于市场价格,这便是一场恶赌,注定是竹篮打水
一场空的命途!
即使国家大力扶持、养殖保险作后盾,也仅仅是多了一些支助补偿,而非自主盈利模式,况且还牵涉到政府财政、保险公司盈利、个人保障三方的博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然是
王道。
我相信养猪业的前景,我也相信它有理由让你奋斗其中。可是,前提是,你必须是对自己负责,而不是衬着一身热血将全部家底都押在市场一片大涨的美好愿景上。
驻足养殖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先问自己:长青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能带来什么?如果继续下去,我们能否让员工、大众受益?如果我们不能,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那么我们
就不会去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必!
围城:局势半生不死,业内损伤惨重
1. 有政策支持,落实资金或少或无
近年来国家对生猪养殖扶持的政策并不少,但因为存在资金分配不均、落实不力或类似江西丰城空手套白狼、湖南醴陵任性打劫等情况,上十亿补贴的收效屡屡不如人意。
对于育种补贴,一些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种猪核心场场亦是"等到颈都长"."成了核心场,项目款没多一分,也未收到相关项目文件",华南地区多个种猪核心场都反映目前没有专门针
对核心场的资金扶持项目。而且自2007年实行的精液补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受益目标也只是针对中标的人工授精站,与种猪选育企业无关。
2. "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行业激进短视
国外育种起点早经验足,其种猪在生长速度、屠宰率、瘦肉率等各方面指标都比较好,国内企业皆纷纷借种解决起点问题,抢占育种先机。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3年间共进口种猪
63388头。但"借种选育"的初衷并未实现,碍于"短期利益"与"长远绩效"的矛盾,激进而短视,最终难敌粗放增长的诱惑!看不清育种趋势,看不到方向,极端迎合市场,忽略种系父母的配合
力,筛育出一系列诸如背凸臀肥的花哨。但生长速度、抗逆性、繁殖力呢?不得而知,亦不敢恭维!
行业核心假手于人,深陷"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恶性循环。一方水土一方人,洋种猪穿洋过海,难免水土不服,何况是在这地大物博的中国环境!
3.猪市粗放增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07年国家鼓励政策导向、2008年外资巨头涌入、2011年养猪买车建房风潮,造成了整个市场非理性的井喷式增长。养出来就可以大大方方数人民币的年代,让每个人都痴醉麻痹,谁
都没有去在意什么洋猪土养 、环境保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是那句"出来行,始终要还",摊上2014年如此行情,加上新环保法锋芒四射,猪业只能在产能过剩和艰难的战略转型中负隅顽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