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十八大代表罗莉。通讯员 罗林 摄
近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以下简称川维厂)分检车间内,化学分析主任技师罗莉正在积极指导工作人员,对新产品进行分析化验,这些分析化验出来的宝贵数据,对提升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罗莉所在的川维厂,是国内唯一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化纤产品的国有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反应剧烈,高温高压,介质易燃易爆且流动迅速。罗莉的职责,就是利用自己的化工分析本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检验,从而为天然气化工生产科研装上灵敏的双眼。
2003年盛夏,气温直逼40℃。川维厂通过铁路储罐发往北方某企业的醋酸乙烯产品,因为气温升高、受储罐材质等因素影响,出现了水解反应,醛、酮含量超标。醛、酮含量超标会使产品质量等级下降,每吨产品降价1000元,企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信任度也会受影响。
经过研究,罗莉和同事们根据实际运输情况及物料特征,提出了往产品中添加阻聚剂、用户使用时再蒸出阻聚剂的办法。然而,阻聚剂到底需要多少用量,事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客户使用效果。罗莉潜心钻研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储罐材质、温度及阻聚剂对该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8种储罐材质选择实验、3种不同温度实验以及阻聚剂加入量实验。她穿梭于实验室和地处偏远的铁路中转站,经过1200余次反复的阻聚、解聚模拟实验和产品对比跟踪实验,终于获取了宝贵的数据,圆满完成了该质量攻关项目。
仅2003年一个夏天,川维厂销售给该企业的醋酸乙烯产品总量就达1万吨,罗莉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为川维厂挽回了上千万的损失。
《醋酸乙烯合成新型催化剂开发》是川维厂重要科研项目,罗莉主要负责该项目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在该项目中运用的《催化剂中醋酸锌含量的测定》属于经典的行业标准分析方法,步骤比较繁琐,分析用时较长,不适应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调整。
面对经典的行业标准方法,罗莉尊重却不迷信。她刻苦钻研,经过反复实验,在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将分析周期由原来32小时降低至4小时,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这样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自从成为车间化学分析检验的骨干后,罗莉准时下班回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老公曾很不理解地问她:“你怎么总是加班?家和孩子难道在你心中就没有地位?”罗莉笑着安慰丈夫,用最朴素的道理来向他表示自己的愧疚。慢慢的,老公也被她感动了,开始积极支持她的工作。有时周末或晚上加班时,还主动地在家和单位之间负责接送。
“一根火柴再亮,也只有豆大的光,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柴,则会熊熊燃烧。”罗莉说,现在她要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们,搞好技能培训,把这股执着的钻研劲儿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