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乌苏市车排子镇苇湖村村民王军成在棉花地里喷洒农药,望着100多亩棉花地里盛开的棉桃,王军成喜笑颜开。
王军成说:“现在都是精量播种,而且都是滴灌,省工省力,根本不费劲。去年,平均亩产330公斤籽棉,每亩纯收入2000元,比没装滴灌带时强多了。”
2007年初,乌苏市委提出“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车排子镇、石桥乡、甘家湖牧场等乡镇场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棉花产业为主,创立“车排子”棉花品牌,延伸棉花产业链。
车排子镇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年日照时数为3800个小时左右,全年无霜期190天,年降水量160—175毫米。镇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为盐化灰潮土,有中度盐碱,是理想的棉花种植区。因此,车排子镇被列为乌苏市“四区一线”的优质棉生产基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
车排子镇党委副书记王勇说:“2007年以前,车排子镇的棉花种植面积也就1万多亩地,如今,棉花已经成为我们镇的主导产业。”
据了解,车排子镇的总耕地面积为5.2万亩,今年该镇的棉花种植面积达5.1万亩。实施高新节水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棉花整体效益,农牧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提高。2007年车排子镇的农民人均收入是6096元,201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1414元。
如今,乌苏市已经是新疆北疆棉区重要的优质棉基地,全市年皮棉总产7万吨以上。去年,乌苏市皮棉单产15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达6.7万亩,全市共有80家棉花加工企业,年皮棉加工能力为2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