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过后,福建省重拳整顿区内第二大水系九龙江两岸的养猪业:干流两岸1公里和支流两岸500米内的养殖场全部拆迁;禁止在干流两岸5公里、支流两岸1公里内新、扩建养殖场;禁建区外养殖场要达标排放,生猪行情,否则一律关闭。
“限猪”行动中,福建龙岩、漳州两地上万养猪户的猪舍被拆迁,几十万头生猪被清栏,经济缺失 逾亿。建立养猪业环保准入门槛势在必行,但除了养猪户,还有谁应该为“环保养猪”成本埋单?
“限猪”农民缺失 上亿元
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东溪村30户人家,几乎家家养猪。走进该村,房前屋后被拆猪舍随处可见。一谈起“限猪”,村民就很激动。现年69岁的林友春对半月谈记者说:“一年多前听说养猪行情不错,就卖牛养了两头母猪。刚下了19头猪崽,还没卖一头就不让养了,一分钱没赚还赔了不少。”
3月18日中午,郭坑镇最大养猪场——顺益养猪场,一辆载着20多头母猪的货车,正开往百公里外的漳浦县,车后是已被拆成一片狼藉的大片猪舍。
在含泪处理掉3000头生猪后,老板郭瑞花一下子病倒了。“目前除银行贷款100万元外,还有80多万元的民间借贷,十几年的辛苦都在这里,我连死的心都有。”郭瑞花说。
在约20天时间内,漳州市禁建区内1.23万养猪户的近70万头生猪需清栏处理。猪贩子则趁机压价,每斤生猪比常态价低1元钱,每头能繁母猪此前要卖1500元,但整治期间都降至了千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