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右一)抱着长势良好的猪仔向慕名来咨询的农户介绍养猪体会和防疫晓 识。(刘涛 任虎鹏摄)
“一个大学毕业生只要善于利用自己所学专长,不怕食 苦,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6月24日上午,生猪行情,22岁的凤县援农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林超一脸自信地说。
林超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从记事起,林超就经常看父亲养猪,放学归家常常帮父亲喂猪。也正因此,他当年考大学时筛选了动物医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又毅然归来 家乡接管了父亲的小型养猪场。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凭借着自己大学里学来 的晓 识,在养猪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创新,选配优良猪源、科学配置饲料、统筹治理 员工……林超的父母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看来儿子的书没有白读,我们的喂猪方法是该剔除 了。”
猪场里,林超既是老板又是员工,消毒、防疫、打针、经营、销售……精干的小伙子将一切打理得有条不紊。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通过借贷等方式筹集200多万元,将镇上一所废弃的木材加工厂改造为猪舍,原先 养殖面积不来 5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不足700头的小型养猪场,扩大来 养殖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二元母猪存栏800余头,年出栏生猪2万头,年利润达300多万元的规模化养猪场。
林超说,外面的世界很杰出 ,但我还是想学以致用,县里正大力发展养殖业,政府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养殖户都有帮扶,我改建3000多平方米的猪圈,政府就补贴了16万多元。现在我的创业刚刚起步,还没有体现出“大学生养猪”和“农民养猪”的差别。为了方便洽谈业务、参观交流和及时把握 市场动态,我专门买了电脑、装上宽带。现在乡亲们小农经济的饲养方式,不仅风险大而且很难带来规模效益。我就是想凭借自己的专业晓 识,带领 乡亲们走科学养猪的路子,依靠科技致富。现在我先带头示范,见了效益以后,会摘 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治理 模式,最终利润对半分成,而风险由企业承担。
“寒窗苦读四年却归乡养猪,你觉得是浪费吗?”面对提问,林超坦然地说:“我是一个不乐意受约束的人,趁自己年轻就应该多闯闯。我打算用三来 五年的时间,把猪场规模扩大来 100亩,争取使二元母猪的存栏数来 达6000头,年出栏生猪达10万头,而且所有的种猪、仔猪进食、饮 水、分娩等都由电脑来监控,实现自动化治理 ,让猪‘数字化生存’。”(刘涛 任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