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全国生猪主产区之一,目前有6500多个规模以上的养猪场,其中1万头以上的有300多家,2007年生产商品猪约2598.8万头。然而,生猪养殖污染一直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难题之一,如何才能在提高生猪饲养量的前提下,有效遏制养殖污染?近几年我省不少地方进行了有效探索,走出了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的新路子。
养猪场污染不容忽视
养猪场周围来 处是猪的排泄物,蚊蝇四处乱飞,臭气随处可闻。在村道两侧的水沟里也注满了粪水,有些地方,粪水还溢上了村道,让人恶心不已。更为严重的是,污水渗进地下,污染了村里的水井,养猪论坛 ,造成饮用水困难……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养猪场就是这样的肮脏不堪。有资料显示,一头猪排放的污染负荷相当于7个至10个人排放的污染负荷,一个千头养猪场日排泄粪尿达6吨,年排泄量达2000多吨。
“其实,养猪场造成的污染不仅仅是肉眼所看来 的脏和乱,现代养猪场造成的污染也在升级。”据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吴华东介绍,生猪污染主要分为粪便污染、水污染、病菌传染和大气污染。
粪便污染除了粪渣污染,还有重金属污染。比如,一个万头猪场一年需要4000吨饲料,而每吨饲料中含有150克至250克铜。研究证明,每吨饲料中的铜只能吸取 20克,排泄出来的铜每年高达500公斤。除此之外,锌也是饲料必需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如果无序排放,就会导致土壤酸化和板结。水污染则包括尿水污染和冲栏水污染,这些水不及时处理将会污染地下水。近几年的“高热病”、“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则是病菌传染,这些病菌导致病死猪常年发生;养猪对大气的污染也是显然的,因为猪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包括氨气、氮气、硫化氢、二氧化氮等。
发展潜力大于阻力
有数据显示,四川、山东、湖北三省是我国生猪养殖数量的前三甲,我省低于邻居湖南省,在全国位居第12位,除去供外省的猪肉,全省人均每年猪肉拥有量不来 40公斤。生猪养殖最具规模的为上高、东乡、万年三县,分别是120万头、90万头和70万头。
“我省是唯独一个毗邻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省份,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生猪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发展产业的区位优势显然。加之沿海发达城市正处于产业转移的过渡时期,挠 住产业转移的梯度,会给江西生猪规模发展带来渴望 。”吴华东认为,“养猪场因此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