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饲养了几十年嘉兴黑母猪的海盐农民,如今纷纷养起了二元良种母猪。近日,在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镇青莲寺村农业科技示范户陆保法的养殖场里,农技人员将一枚标有“10000”的耳牌挂在了一头二元良种母猪的耳朵上。这标志着该县去年6月启动的“万头生猪品种改良工程”初战告捷,不仅大幅提升了海盐生猪的品质,也使全县5000多生猪养殖户受益超过5000万元。农民们说,多亏政协委员的提案唤 吁,多亏政府部门狠挠 提案办理,让我们真正尝来 了生猪品种改良的甘头。
养猪业是海盐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从前年开始,海盐的养猪业跌入了历史低谷。县政协委员许明曙在深入调研后认为,关键是生猪品种落后。要使养猪业重新成为农民的“小银行”,必须“腾笼换鸟”改良生猪品种,生猪行情,鼓励 农民饲养二元良种母猪。为此,在去年的政协全会上许明曙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生猪品种改良,促进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提案。
提案引起了海盐县政府的高度器重和摘 纳。县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扶持政策,全面启动“万头生猪品种改良工程,并强化政策鼓舞和宣传引导”。从去年6月起,投入250.5万元,重点扶持1500户典型示范户,对新增5头至30头“长嘉”二元良种母猪和新增“杜洛克”等优质公猪的农户实行补贴,鼓励 规模养殖和专业饲养,力争全县新增二元母猪1万头,三元肉猪20万头。
如今,海盐县像陆保法一样主动改良生猪品种的养殖户已有5000多户,西塘桥镇元通地区的二元母猪饲养比例已达82%。海盐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范正华介绍说,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饲养一头二元母猪一年平均可获净利5351.5元。全县1万头良种母猪可为农户带来超过5000万元的收入。
(王建根)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