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改良为农增收5000万
海盐养猪业成为农民的“小银行”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5-06-11 10:36:58) 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11日电 饲养了几十年嘉兴黑母猪的海盐农民,如今纷纷养起了二元良种母猪。6月3日,在海盐县西塘桥镇青莲寺村农业科技示范户陆保法的养殖场里,农技人员将一枚标有“10000”的耳牌挂在了一头二元良种母猪的耳朵上。这标志着该县去年6月启动的“万头生猪品种改良工程”初战告捷,不仅大幅提升了海盐生猪的品质,还使全县5000多生猪养殖户受益超过5000万元。
养猪业是海盐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去年养猪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最高年份甚至接近五成,年外销苗猪达100万头,许多海盐农民正是靠养猪建起了楼房。”县农经局副局长方忠明说。
然而,被海盐农民称为“小银行”的养猪业去年跌入了历史低谷,全县母猪存栏量降至4.56万头,为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关键是生猪品种落后,导致市场竞争力下行和全县养猪业的急剧滑坡。”方忠明说,海盐农民习惯饲养的嘉兴黑母猪,因所产苗猪瘦肉率低,饲养周期长,饲料消耗大,养殖效益较低。当时,全县嘉兴黑母猪存栏量占近90%,而受市场青睐的“长嘉”二元良种母猪只占10%左右。
要使养猪业重新成为农民的“小银行”,必须“腾笼换鸟”改良生猪品种,鼓励 农民饲养二元良种母猪。从去年6月起,海盐投入250.5万元启动生猪品种改良工程,重点扶持1500户典型示范户,对新增5头至30头“长嘉”二元良种母猪和新增“杜洛克”等优质公猪的农户实行补贴,鼓励 规模养殖和专业饲养,力争全县新增二元母猪1万头、三元肉猪20万头。
一项好政策“四两拨千斤”,一度暗淡的海盐养猪业又“浴火重生”。“我一口气引进了15头二元良种母猪,每头得来 政府补助200元,不仅所产苗猪瘦肉率提高12%,饲养周期缩短20天,饲料用量减少,而且每公斤肉猪售价比一样 肉猪提高了1.6元。”陆保法说起生猪品种改良的好处,赞不绝口。
如今,海盐县像陆保法一样主动改良生猪品种的养殖户已有5000多户,西塘桥镇元通地区的二元母猪饲养比例已达82%。海盐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范正华介绍说,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饲养一头二元母猪一年平均可获净利5351.5元,全县1万头良种母猪可为农户带来超过5000万元的收入。
品质的提升还使海盐优质品牌猪肉打开了大市场。依靠 海盐当地数千户养殖户,嘉兴市青莲食品有限公司年供应上海生猪近20万头,一跃成为我省最大的生猪供沪基地。 (黄擎 钱林芳)
【】 【发表评论】 【】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养猪论坛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