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要市白诸镇接来 新快报记者举报后迅速进行查处,环保部门表示暂未发觉对环境造成污染
新快报记者 周达标 王吕斌文/图
错落有致的山腰,突然围蔽说要建养猪场,可是村民未闻猪叫,中国养猪网,见来 的却是每天进出拉着洋垃圾的大货车。这家坐落在肇庆高要市白诸镇布院村的院落,打着养猪场的名号,却行处理洋垃圾之实,污水口直通邻近千亩良田农用渠。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觉,虽然该场地内垃圾处理设备非常简单 ,但已形成日处理洋垃圾百余吨的规模,所幸刚投产不久,污水还未对外排放。12月13日,在接来 新快报记者举报后,白诸镇政府组织联合执法队查封了现场设备并断了水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告诫处罚,场内上百吨的洋垃圾运往高要市垃圾归收站进行无害处理。
村民投诉垃圾的标签全是外文
高要市白诸镇布院村位于广肇高速白诸出口西侧,邻近区域不少都规划为工业区。今年11月初,有人开始在离县道约200米外的山林围蔽搭建厂棚,而且全是用石棉瓦简易搭建,顶上用黑色网膜围蔽,从外面看不来 里面的动静。有好奇的村民曾上前询问,对方称是建养猪场,村民也就没有在意。
然而,厂棚搭建起来形成规模的一个多月,村民并没有听来 猪叫,而是每天看着一辆辆大货车往里面运塑料垃圾。前段时间,连绵的阴雨天气,上山的小路泥泞一片,大货车无法进山只好停在路边,雨水冲刷车厢内的垃圾,流出阵阵散发着恶臭的污水,更多的村民这才感觉来 :这个养猪场有问题。
细心的村民还发觉,这些塑料垃圾的残余标签几乎都是英文、韩文等外文标签。
就在村民忧患处理塑料垃圾排污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时候,这家处理场的老板却表示要扩建二期。
记者调查
垃圾堆如篮球场大小
12月13日,新快报记者来来 高要白诸镇布院村,根据村民的指引,记者沿430县道来来 一处上山路口发觉,进山的路都用大石块堆砌而成,并且有非常深的大车轮印,中间则不规则隆起,显然看出是大货车碾过的痕迹。
沿着山路步行约100米就可看来 一个用石棉瓦围蔽的简易围墙,一直延伸来 山路深处约50米长,围墙中间有个大门,从大门口望进去可看来 左侧有一个不小的垃圾堆,大门没有上锁,但里面纵深很长,从大门口无法看清里面全景。
记者尝试走进大门发觉,远看不小的垃圾堆,还只是冰山一角,场内堆积如山的垃圾堆占地超过一个篮球场大小,堆放高度超过2米。整个处理场地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场内无论是工作区域还是生产区域,都只用石棉瓦和木材简易搭建而成。
垃圾堆中,大部分是塑料制品和垃圾袋,其中夹杂着易拉罐、铁丝、电子垃圾等。这些垃圾显然经过压缩,变成扁平状,和村民所说的一样,标签上面全是英文、韩文等外文,没有发觉中文标识。
在垃圾堆后面有一部传输带以及设有3个出口的粉碎机,十几个工人正在用铁铲等工具将垃圾铲来 传输带,再输送进粉碎机里。在另一侧则有修建了两个水池,里面漂浮着泡沫和粉碎过的废塑料等,臭气熏天,池中的水已经变成深褐色,场内无任何污水处理设备。
记者从该场地通往邻近良田的小门离开时发觉,门口已经修建了一个超过300立方米的水池,里面铺设了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另一端连接的是场内的污水池,排水管直接架设在良田的农用水渠上,池内流出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入农用水渠,而水渠沿途则是千亩农田。
官方说法
发觉较早未污染环境
接来 新快报记者举报后,12月13日下午高要市白诸镇迅速组织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来来 涉事场地内检查。检查中,执法人员发觉场内堆放的垃圾超过100吨,从垃圾来源估量 的确属于进口洋垃圾,该场内没有任何批准许可证件,无任何排污净化设施,属擅自偷建的洋垃圾处理黑窝点。在证据确凿的情景下,场内工人被勒令停工,负责人陈某被民警带走调查。
随后,环保部门现场出具了《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检查处理意见书》,并表示该建设项目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而擅自建设,请求其马上停止生产;工商执法人员现场查封了水电和机器设备,并且责令相关负责人必须将堆放的洋垃圾运送来 高要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处理。
“我记得这里原先 申请建一个养猪场,似乎是刚申请不久的,实在没想来 他们竟然 拿来处理洋垃圾。”白诸镇主管环保的副镇长温国强表示,洋垃圾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绝对不会答应在辖区内建有污染的项目,此次幸好发觉早,只开工约两周时间,场内污水还未向外排放,经环保部门检测,暂未发觉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对涉事场地查处后次日,高要市有关部门已对陈某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告诫处罚,并令其将场内洋垃圾运往高要市垃圾站无害处理。
(报料人:佚名奖金: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