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养猪”是不务正业还是另辟蹊径?昨日获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名学子通过数据推算,得出武钢发展非钢产业是另辟蹊径,短期内发展非钢产业更赚钱。
上周,该校举行案例估量 大赛,据统计与数学学院6名本科生分别摹仿武钢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等,以一个6分钟的内部会议,具体阐释了前不久引发热议的“武钢养猪”背后发展非钢产业的深层因素。
该团队运用据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治理 学、会计学等晓 识,通过数学模型估量 法等,根据武钢年报公开的数据推算出结论:2008年以后及短期之内,武钢钢铁产业每增加 1元投入成本,可增加 1.095元收入;而武钢非钢产业每增加 1元投入成本,可增加 1.203元收入。“这解释武钢非钢产业短期内的边际收益率比钢铁产业的更高”。
团队成员张朔告诉记者,今年3月初以来,武钢“390亿元养猪种菜”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相关媒体报道中,由于钢铁行业普遍微利,武钢将在绿色养殖业上砸重金求发展。之后,武钢正式澄清,只是利用后勤集团的闲置资产和富余人员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养殖生猪,所谓390亿元是武钢计划4年内用于发展非钢产业的投资。这也激发了他们探究武钢发展非钢产业效益的热情。
决赛环节,担任评委的省据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教授抛出问题:“作为国有企业的武钢这样做,是不是存在与民营企业争利的问题?”团队队长张晖昨日说:“我们当时对这一问题考虑不多、归答欠佳,影响了得分,最后仅获得第五名。”
武钢发展非钢产业案例估量 ,引起武钢方面关注。当晚,从微博上提前获悉此事的武钢外宣办负责人孙劲专门赶往决赛现场,作为一名“奇妙 嘉宾”旁听了学子们的估量 。他昨晚告诉记者,该案例的估量 超出他的想象,生猪行情,甚至强于某些经济学家仅凭媒体的简单报道得出的结论。
张朔昨日告诉记者,孙劲当日录了他们现场参赛的视频,并邀请他们有机会去武钢参观。(记者朱建华 通讯员马迪思)
(长江日报 朱建华 马迪思)
正文已完结,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责任编辑: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