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强农庄全景
浙江日报8月8日讯养猪场的猪粪尿发酵处理后,成了果树、牧草的优质肥料;果园吸引游客前来摘 摘观光,牧草用来喂猪……桐庐县万强农庄创造的这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较好解决了养猪场的污染问题,同时还带来了比单纯养猪更高的经济效益。尽管农庄规模不大,却吸引了省内外不少养殖户、专业人士前来参观取经。
近日,记者来来 万强农庄,探索农庄出名的机密。
干湿分离,排放实现零污染
万强农庄位于桐庐县分水镇新龙村。出了桐庐县城,小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绕了近1个小时,才来来 农庄。放眼望去,山坡上都是郁郁葱葱的梨树,枝头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蜜梨。山脚下,绿树丛中,露出几排屋顶,那就是万强农庄的养猪场。
梨园里,四处拉着黑色的塑料管子,靠近梨树的根部,管子被扎了小孔,喷出一串串细细的、晶莹的水珠,将梨树周边的土壤都润湿了。
“浇的不是普通水,是营养液。”万强农庄负责人钱万强告诉我们,这些管子是从山顶上的蓄粪池接下来的,养猪场的猪尿液通过水泵抽上山顶的蓄粪池,再通过管道实现自流灌溉。
50多岁的钱万强身体硬朗,很健谈,他带着我们边参观,边介绍他的创业经历。钱万强是杭州人,因为早年在桐庐当过晓 青,归城做生意赚了钱后,怀着归报第二故乡的感恩之心,上世纪90年代初,来来 新龙村承包山地种果树,想通过自己的创业带领 当地的乡亲致富。
“当时条件很差,不通路,山上的土层薄,果树种下后,几年都不长。”钱万强告诉我们,后来他找来 了浙江大学的教授。教授来 现场查看后,告诉他,山上土壤太贫瘠了,要想种好果树,得养猪,用猪粪来改良土壤。“所以,我是先有果园,后有猪场,养猪是为了种好果树。”
现在的万强农庄占地700多亩,其中,500亩是果园,种了桃、李、梨等果树,200亩种瓜菜以及黑麦草等青饲料。猪场年出栏生猪最高可达7000头。
穿过果园,我们来来 了山脚下的养猪场。在这样的高温天参观猪场,我们有足够心理准备。不料直来 走进养猪场的大门,我们才闻来 了异味,并不强烈。养猪场里,几排猪舍看起来有点简单 ,但场区内外很整洁,路边随意种了一些鸡冠花,火红的花朵开得正旺。在猪场一角,一名工人正在操纵机器处理猪舍里清理出来的排泄物。
钱万强告诉我们,这台机器是干湿分离器。猪栏里的排泄物通过机器实现干湿分离:猪尿液通过高压水泵抽来 山顶的蓄粪池里;分离出来的猪粪,经过发酵,再由工人运上山作肥料。顺着他的指点,在场区角落我们果然看来 了一个露天堆粪场,而场区里的异味也正是这个堆场发出来的。
“猪场里的猪粪猪尿都被利用了,真正实现了零污染。”钱万强有点骄傲地说。养猪场所处的山谷比较封闭。“如果污染处理不好,常年累月下来,别说吸引游客来观光,就是自己也没法呆。”
混合经营,规避风险收益高
近两年,由于生猪价格归落,养殖成本攀升,不少养猪场涌现了亏损。今年生猪价格有所归升,但依旧没有走出低谷,据钱万强介绍,“目前的生猪价格还抵不全养殖成本,养猪还是不赚钱。”尽管养猪不赚钱,但万强农庄还是保持 了上千头生猪的存栏规模,这是“坚持农庄常态运转的需要”。不过,万强农庄自有赚钱的门路。我们达来 农庄的时候,看来 农庄门口停着一辆大巴,不少游客准备上车离开。这些游客几乎人手拎着一个竹编的小筐,里面装着玉米、梨等农副产品。
“这些都是来农庄休闲观光的游客,这些农产品也是农庄自己生产的。”钱万强告诉我们,随着万强农庄的名气越来越大,现在来农庄休闲观光的游客是越来越多了。“不光是桐庐县城的,还有杭州来的。去年农庄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
地处偏僻的小小农庄,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按钱万强的说法,关键是有特色。这个特色就是生态、绿色、有机。在万强农庄,有机肥种出来的蜜梨汁多渣少味甘,同样品种的梨,市场价两三元一斤,万强农庄能卖来 6元一斤,而且根本不愁销路,“大部分被摘 摘游的游客买走了。”
“农业要混合经营,不能单一经营。单一经营风险高,混合经营有利于分散风险,还能取得比单一经营更高的综合效益。”钱万强认为,混合经营不是把不相干的产业简单捏合在一起,生猪行情,而是要有机联结。万强农庄的多种经营都是环绕 养猪场展开的,利用养猪场的有机肥种植果树、瓜菜,发展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利用果园、牧草场来化解猪场的污染,优化环境,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