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猪”成为本届肉博会一大亮点。同时,为了保证肉质安全,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还构建了自己的可追溯体系。
“安全肉”“放心肉”“生态肉”……面对“瘦肉精”等猪肉安全问题连续曝出,面对消费者对安全肉的渴求,这些词,成了第九届中国肉业博览会上的高频词。
作为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商务部主题日的一项重头活动,第九届中国肉业博览会吸引了90多家企业参加,并且同期举办了中国肉业发展论坛、肉类行业“诚信、公布、创新”行业倡议活动、肉品质量安全晓 识竞赛等多项活动。参展企业挠 住时机,在展会上大打“安全”牌,不仅展现 了生态养殖、安全屠宰等,也展现 了肉类流通追溯体系,以“安全”博取消费者的重新青睐。
养猪刮起“生态”风
你听说过有机蔬菜、有机食品,但听说过有机猪肉吗?“我们正投入大笔资金,研发有机猪。”6月20日,在第九届中国肉业博览会上,江西国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副部长方华告诉记者,公司已在江西修水划出40万亩土地,放养了1万多头有机猪。“这种猪的特点是不用化工饲料和兽药,生产周期长,食 起来安全放心。”
在第九届中国肉业博览会上,参展企业想方设法,突出“安全”“可靠”“放心”等字眼。比如有的企业现场烹制以猪肉为原料的美食,供参展者品尝,有的企业干脆将这些字眼放在展台显眼位置。
肉博会主办方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门晓伟表示,与前几届肉博会相比,本届肉博会特点之一是从小企业来 名牌企业,都更乐意参加,“很多成熟的企业,看重的未必是通过肉博会拓展市场或者建立多广的渠道,但从中可以发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正在提高,对食品安全越发看重”。
的确如此,诸如“有机猪”“生态猪”等概念,在第九届肉博会上非常夺 眼。在雏牧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该公司员工正通过沙盘展现 和示意图,开释出“生态猪”科学选育、山地放养等优势,为“雏牧香生态肉”极力招揽加盟商。
除了养殖过程强调生态,参展企业对宰杀过程也突出“安全”二字。方华说,公司耗资2000万元引进荷兰施托克公司生产的屠宰设备,能让生猪“‘三点式’电晕”等全部流程都在60摄氏度高温的封闭生产线上完成,降低了交叉感染等带来的安全风险,“机器每小时能宰猪300头,安全无污染”。
肉菜追溯保安全
“在古代社会,猪就是家里的一个宝,国家对猪肉的监管也相当严厉。”安徽省黄山市乌金园猪文化博物馆馆长程小发,从事生猪文物资料搜集近二十年,对“猪文化”有着一番特殊的见解。
程小发说,在猪肉商品化以前,包括从清朝、民国一直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配种、养殖、宰杀、派购等都摘 取了严厉的登记制度。带上手套,程小发翻出了厚厚一叠宣统年间的登记簿,里面详细记载着每个村庄每户人家宰杀猪的头数、时间和重量等信息。“现在社会对猪肉的消费量太大了,监管起来更不一样。”程小发说。
据国家据统计局据统计,2012年全年肉类总产量8384万吨,生猪价格,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5335万吨、662万吨、401万吨,中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已居第一位。如此巨大的需求量和养殖量,如何建立严密的监管和可追溯体系?这是猪肉安全面前的一大挑衅。
门晓伟表示,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一直并将连续 环绕 商务中心工作,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等,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展肉品质量认证和肉质安全检验检测服务,为肉类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指导,帮助其建立、完善肉品质量安全体系。
企业层面建立可追溯体系的也越来越多。江西吉安正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贺金裕告诉记者,公司已投资500万元,用于建设可追溯体系,通过ERP系统,对用料、种猪等进行检查,剔除 不合格产品,同时通过终端建设,实现饲养、屠宰、运输等各个环节可追溯,打造放心肉。目前,该公司已和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型超市建立了平稳的供货关系。
除了可追溯体系建设,门晓伟指出,还应当逐步转变分散的生产方式,提高行业的集中度,这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过,有几家晓 名肉企表示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由于生猪屠宰行业的地方保护比较严重,不要说兼并重组,连进入地方市场建立专卖店都很难”。一企业负责人说,不公平的市场准入、多次的执法检查,以及当地竞争对手的搅局等,使得既有的市场格局很难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