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猪的饲养治理
1.饲养公猪关注的是环境温度、使用频率和使用年限。
2.公猪宜在独立的空调房中栏养。公猪的最适温度为18-20℃,生产中冬季室温可控制在18-20℃,夏季的室温可控制在20-24℃。公猪能耐受的最高环境温度是29-30℃,高温使公猪的精子活力下行,导致公猪临时性不育,主要体现为有的猪场每年的9-11月母猪的返情率增高和产仔数减少。精子的生成周期为6-7周,所以公猪精液品质下行常在遭受热应激6周后的几天来 几周不等。公猪恒温饲养,公猪精液品质就不会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本文为中国养猪网原载。
3.猪场宜饲养二套公猪。即摘 精公猪和诱情公猪。将摘 精公猪饲养在装有空调的舍内,定期对摘 精公猪进行评估,对性能差的公猪尽早地剔除 ,通过剔除 不符合标准的公猪,可拥有性能更高的种公猪群。将剔除 的公猪饲养在配种舍内,用来刺激母猪发情,辅助配种员进行发情鉴定和第一次静立反射的确定。
4.年龄是决定公猪繁育 性能的重要原因。公猪较母猪生长得快,成熟得晚。公猪的睾丸会一直生长来 12月龄。因此,l2月龄前的公猪不应被看作是成年公猪。9月龄的公猪每周最多摘 精1次;12月龄以上的公猪每周摘 精最多2-3次,而且即使不用某公猪的精液,也实行一周摘 精一次。多数公猪的使用年限可达2年。
5.自然交配。公猪对母猪群具有显然的疾病传播危险。因此,自然交配存在的普遍问题,可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来改善。人工授精的公母比例可达1:200,公猪的优良品质可尽早推广;并可按照产房的栏位数来组织断奶,即按批次生产,便于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并可克服体况差异、夏季温度影响、减少母猪产道疾病。因此应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
母猪的饲养治理
1.遗传潜力
尽可能增加 产仔数,在怀孕期就要细心控制母猪的体况和背膘,在哺乳期应保持 最大的摘 食量以减少体重缺失 。因此,增加 母猪排卵数,减少胚胎死亡数,使母猪分娩出尽可能多的平均 、健康、活泼的仔猪;使母猪分泌出足够的质量平稳的乳汁,提高仔猪断奶重,减少断奶前死亡率,是畜牧工作者所渴望的。因此,母猪饲养治理 关注的是:母猪的体况、胎龄结构、阶段饲喂、配种程序、返情率和分娩率、断奶后再发情配种天数、非生产天数、每胎产活仔数,产房温度和估量 剔除 的因素。
2.母猪的体况
通常以5分制评分来衡量。第一次评分在妊娠后28-35天,第二次在妊娠后63-70天。第一次体况评分差的母猪要增加 饲养量。平均评分为3.5分;大约85-90%的母猪为3、3.5或4分,大约10-15%的母猪为2.5或4.5分;只答应5%的母猪为2.5分。妊娠90天的母猪体况在3-3.5分,不低于3分,不高于4分;哺乳期缺失 在0.5分以内,母猪断奶时的评分应为3分,不低于2.5分。母猪体况差的后果是:增加 剔除 ;增加 返情率;延长断奶至再配间隔,严重的不发情;降低产仔数;初生重小。母猪体况的评定,是通过察看外型得来 相对接近的背膘厚,请求工人接受培训,并且要有体会。因此应有专人负责评定或测量母猪的背膘,因为背膘与产仔和死亡率有关系。如背膘与产仔总数的关系:<12mm:9.1;12-16mm:11.8;>16mm:12.0。并且较瘦的母猪将有较高的死亡和剔除 率。
3.胎龄结构
(1)要使胎次分布来 达最佳,需要使积极和被动剔除 最佳化。剔除 因素许多都体况过差有关。极端体况反映了猪场治理 问题和营养问题。母猪之所以体况差,是因为在配种后机体储备不足,而后又因泌乳期摘 食不足,从而不得不动用有限的储备来坚持其泌乳。
(2)在生产记录中,许多牧场的母猪平均胎次来 达6-7胎,老龄母猪经历了频繁的繁育 和泌乳后,通常有高的死胎率。因此,母猪在7胎后即便是体况很好,但产活仔数下行了,就考虑该剔除 了。
4.母猪的饲喂量
是指在相宜的环境温度16-18℃中分阶段饲喂量。断奶-配种阶段:一胎2.5-3Kg;二胎以上的:4-4.5Kg,通常是等同于哺乳后期的喂量;配种-怀孕21天阶段:减少喂量:2.0-2.2Kg;但体况为1分的:3.4Kg;2分的:2.8Kg,不断增加 60天;怀孕22天-90天阶段:2.2-2.5Kg。但体况1分的3.4Kg,养猪论坛
,2分的2.8Kg;怀孕91-110天阶段:3.0-3.5Kg。怀孕111天-分娩阶段:减至1.8Kg。母猪饲养宜用半自动料槽,否则,喂料时限位栏的母猪为早点得来 饲料而骚动不安,可能会引起流产。
5.影响母猪摘 食量的原因
胎次,青年母猪的坚持营养少些,可适当少喂;环境温度,低温,每低3度,每头每天增加 0.2Kg;高温,应有降温系统,饲料中添加3-5%油脂;泌乳期的母猪摘 食量,是获得高生产水平的关键。
6.母猪群的配种治理
(1)配种治理 的目标
用健康的公猪与符合种用体况的母猪适时输精(配种),以提高受孕率-分娩率和产活仔数,控制流产、死胎和木乃伊。猪场的工作,从母猪成功受孕开始,对所有配种后的母猪来说,总有一部分不分娩,母猪每一次配种失败,至少需3周的时间再发情,就失去了3周的繁育 力。
(2)发情检查
使断奶母猪早日发情。将诱情公猪安排在母猪栏邻近或每天赶公猪来刺激母猪发情。对于刚断奶的母猪或后备母猪实行驱逐公猪和踩背查情,可有效地查出母猪的发情。对断奶母猪在腰部记载断奶日期,对发情可配种的母猪在颈部记载首次配种日期,是一种极为细致周来 的做法。天天查情二次,及时发觉发情的起始时间,是每个猪场的配种制度之一。
(3)适时配种或输精
适时配种依托 于一天2次的查情,母猪涌现静立反射就可输精或配种。配种时外阴用纸清洁,并且是在公猪在场的情景下对母猪背部施加压力,母猪表现呆立姿态时输精,输精后母猪原地停留10分钟,并且在输完三次后,当天转入另一棚舍集中保胎。母猪配种一样 需二次或二次以上;人工授精是最常用的配种方法;配种可在配种栏内进行,也可在限位栏进行。即将断奶母猪集中饲养,将发情可配种的母猪移至按配种日期存放的怀孕舍的限位栏中,以减少母猪配后挪动对未着床的胚胎的影响。在配种栏中最后一次配种后,或栏养或尽可能同刚配完种的母猪组群。避免配种后7-30天内驱逐或混群。
(4)妊娠、返情检查
母猪在配种后-着床前(12-23天)胚胎全部死亡,母猪就会返情。在18-24天内有规则的间隔称为规则返情;配种后30-40天,即着床后来 钙化前的胚胎死亡,返情呈不规则;骨骼钙化后胎儿死亡会造成木乃伊,则不会返情;整个妊娠期都可能发生流产,流产5-10天后涌现发情或乏情。因此所有配过种的母猪都应用公猪查情,妊娠检查对所有配种母猪来说是基本的程序,在配种后25-35天进行2次超声波妊娠检查,以便在42天母猪返情时对妊娠阴性或问题母猪摘 取相应的措施。
(5)妊娠期饲养
高产母猪需要控制体重和背膘变化。在哺乳期和断奶至再发情配种期间的高摘 食量,可以保持 最小的体重缺失 。初产对第2胎或以后的各胎的性能有显著影响,以避免第2胎产仔数减少、断奶至配种间隔延长、剔除 率提高。多数胎儿在怀孕后期21-28天内大量增重,从怀孕90天起,饲喂量应增加 来 3.0-3.5kg/天·头,110天后减为1.8kg/天直来 分娩,可减少MMA综合征。
(6)饮水
应随时供应充足的饮水,鼓励 母猪多饮 水,以减少膀胱炎和子宫炎的发生。栏养母猪的阴户上有白色沉淀物,解释其饮水不足。母猪群养时用饮水器,栏养时用水槽。
7.分娩母猪的治理
(1)产房的主要目标
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 泌乳母猪的摘 食量,泌乳期日粮的配合目标是向母猪提供足量的所有养分,以最大限度地增加 母猪的泌乳量,使仔猪表现最大增重,改善母猪以后的繁育 性能;并通过精心护理,控制死胎和仔猪断奶前死亡率。
(2)产房治理 依托 于准确的配种记录(配种日期,预产期)、免疫、驱虫记录等。
(3)泌乳期母猪或食欲不佳,或摘 食量不足(饮水不足、产房温度高于25℃,会造成母猪摘 食量下行),或保守的 饲喂方案,常常不能满足母猪对能量的需要量,母猪会动用机体储备(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其缺少的那一份能量以满足自身生长和泌乳的需要。最终的结果是母猪体重的过度减轻,从而导致:仔猪断奶重较低;母猪断奶来 发情的间隔时间较长;分娩率会降低;其后的窝产仔数会较少。有证据掩饰,泌乳期任何一周的营养不良(摘 食量少)都会危害卵泡和卵的质量,从而降低排卵率和胚胎成活率而减少其后的窝产仔数。有一些证据证明,短时间改善泌乳期营养可恢复卵泡的质量;一头体况良好而正在减轻体重的母猪,其繁育 力不如一头体况差但体重减轻缓慢甚至体重在增加 的母猪。改善哺乳后期的饲喂,可以缩短断奶来 发情的间隔时间,还可增加 日后的窝产仔数。
(4)反常 指出的是头胎母猪还在生长,第二胎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生长。所以青年母猪如果摘 食量不足,由于乳相对于生长而说具有优先地位,母猪就会动用体蛋白储备来保持 泌乳量,但当体蛋白动用来 一定程度(体蛋白总量的10-12%)。母猪就会摘 取适应性措施,减少泌乳量和乳汁中的养分含量,最终是母猪喂瘦了、剔除 了,仔猪长僵了。
(5)泌乳母猪对能量、蛋白质、赖氨酸的需要量,取决于其体重、泌乳量和乳汁成分、所处的环境和治理 条件。哺乳母猪的最高饲喂量为其体重的1%的饲料就可以满足其坚持需要量;或饲喂1.5kg饲料,然后按每哺乳1头仔猪加喂0.5Kg饲料。哺乳母猪的饲喂方案如下:分娩日:1.5Kg;第1天:2.5kg;第2-7天每天逐步 增加 ,来 泌乳第8天来 达最大量。
(6)母-仔温度
产房同时养着对热敏锐 的母猪(适温15-24℃)和对冷敏锐 的初生仔猪(适温30-34℃)。初生仔猪机体脂肪含量<2%,几乎没有皮下脂肪。由于缺少皮下脂肪,必须为新生仔猪供暖以防止颤抖,坚持其常态体温;新生仔猪被毛稀疏,调剂 体温能力差,在冷的环境下,仔猪需耗费自身能量来坚持体温,当仔猪通过战栗获得热量时,在冰冷 的环境中能量储备会很快耗尽,致使其抗击力减弱。因此,初生仔猪应给予充分保温,一样 设保温箱。仔猪出生后1-2天最相宜环境温度为32-34℃;3-7天:25-28℃;8-14天:24-25℃;14-25天:22-24℃。对于初生仔猪,最危险的时期是在生后的头三天。不相宜的温度,受冰冷 的、挨饿的、出生时虚弱的仔猪,比健康仔猪更容易被母猪压死。为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的小环境时,应防止产房过热,产房过热将会使母猪摘 食量降低而影响泌乳,25℃是坚持哺乳母猪饲养成绩的上限温度。
(7)仔猪处理
母猪在分娩过程中一些仔猪可能死亡,死胎中的85%为分娩所致。在分娩过程中,应记录每头仔猪产下的时间,若间隔超过20分钟,就可考虑助产了,尽可能地降低死胎数和因缺氧造成的弱仔数。应确保初生仔猪从胎衣中脱出后,迅速擦干,在温暖的环境中食 足初乳;常规的处理包括剪牙、断尾、断脐、打耳号、补铁、口服百球清、去势等。注意的是每次使用的器材都应消毒。
(8)仔猪寄养
初生重小的仔猪缺陷多,应反常 关照;饥饿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因素。寄养前应确保仔猪己吸吮足够的初乳;一样 寄养活力强的仔猪;寄养宜限在产后24小时内;患腹泻等病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跳转来 页
本页共有5086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