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养猪业:走在产业的最前沿
时间:2013-09-24 17:39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农民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8月30日下午4时,唐志文习惯性地拨通了他存在手机里的全国各大中城市里的销售业务员的电话,然后开始报价,筛选,最后确定向哪里发货。
今年40岁的唐志文是高平市南城办事处下玉井村人。作为高平市最大的生猪营销经纪人,“每年至少也要发十几万头猪。”唐志文说。
经过20年的摸爬滚打,唐志文已经把生猪营销生意做来 了全国各地。而支撑他能够把生意做来 如此大的底气则是高平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养猪产业。
养猪难,难在养猪风险大,经不起市场的折腾,这是许多地方养猪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因素。然而,近年来,高平市的生猪却以每年10万头以上的数量递增。去年,在市场行情下滑的形势下仍出栏145万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技术上考量,高平市都是名副其实的“全省第一养猪大县”。
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养殖:规避市场风险的“灵丹妙药”
今年春夏之际,养猪业遭遇市场“寒流”:猪出栏价格低于养殖成本,许多个体养殖户表示“卖一头猪要赔200元”。但在规模养殖已经成为主流的高平市,“寒流”的冲击力对养猪大户并不是反常 地显然。
“因为对于规模养殖来说,看的不是眼前,而是整个养殖周期。养猪业的市场规律就是三年一周期,一年挣钱,一年赔,一年平。总体下来,还是有纯利空间的。”高平市融生养殖公司的老总段新年告诉记者,“所以在遭遇低谷时必须栏里要有猪,只有实现均衡生产和做好防疫,才能保证在一个养殖周期内挣钱。”
融生养殖公司是高平市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企业之一。截至目前,该市共建成千头以上规模猪场302个,其中万头以上16个,规模养猪占80%以上,优质猪出栏占来 95%以上。在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排名中,高平市荣列第19位,在全省更是排名第一。
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规模养猪企业,是和高平市政策引导分不开的。
从2004年开始,高平市政府每年划拨 1000万元用于扶持标准化养猪,为推行标准化养猪战略提供了资金保证。2006年以来,在《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的基础上,高平市质监局又相继出台了 《猪舍建筑与设备》《种猪选育与治理 》《仔猪饲养与治理 》《育肥猪饲养与治理 》《疫病防治》等生猪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猪养殖标准体系。
华康猪业有限公司是较早推行标准化养猪的企业之一。“早在2004年,在高平市质监局的帮扶下,公司就制定了生猪饲养标准和 ‘五统一 ’ 治理 模式,即统一华康品牌、统一饲养模式、统一防疫治理 、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华康猪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忠说。标准化养猪使华康在科学化、现代化方面同时迈上一个新台阶:养猪全部实行封闭式治理 ,猪舍内部的看护情景全部通过现代化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与传统意义上的养猪大相径庭。在养猪实践中,他们还连续创新,发明创造了“节能环保型猪舍”,并于2007年向国家晓 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成为山西第一个拥有专利的养猪企业。标准化养殖后,目前仅该公司就带动了全市农民养猪1500多户,其中合同供销户856户,千头以上规模10户,覆盖高平市16个乡镇、办事处的118个村。
生猪的标准化养殖更是吸引了一些煤老板的目光。近年来,高平市煤矿企业关闭或转产,许多煤老板都把目光转向生猪养殖。从煤老板来 猪老板身份转变的山西凯永农牧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张永鑫,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设施先进的猪舍,引进优质种猪1000头,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
绿色循环养殖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制约养猪产业的几大原因中,中国养猪网,如何处理粪便十分重要。”张志忠告诉记者,“发展大型沼气站是大型养猪场发展的一个纽带,运用好就能实现良性循环。”
单一的规模发展不仅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如何拓展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以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高平市在鼓励 规模养猪发展时,就未雨绸缪,以极具战略性眼光对养猪产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科学的统筹规划和前瞻性投入,使养猪真正成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一项主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