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韦文洁 徐学平
始于2007年11月26日召开的广东省东莞市第32次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市禁止养猪,这个被公众称为“史上最牛禁令”绵延至今,依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终局。尽管被地方政府视为“污染”的猪场接连被清走,尽管腾出的土地让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财政可能,但数以千计的猪农,却不得不成为这一“史上最牛禁令”的牺牲品,巨额的投资在政府的行政命令下,化为乌有。让猪农无法了解的是:无论是最初的产业投入还是如今的覆水难收,背后的操盘者都是地方政府,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方式,如何体现科学的决策机制?一个科学的具有可不断性的决策,绝非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成全另一部分人,所以,至今余波连续的东莞禁猪事件,也在公共决策如何落实民意基础方面,给更多的地方政府提供了摸索 的空间……
从1999年开始筹建养猪场,截至去年养猪场资产评估来 达1500万元的彭国平,如今完全过得不是一个“千万富翁”应有的生活,不仅没有所谓的歌舞升平,反而如“做贼般的东躲西藏”,因为,在2009年东莞强硬出台禁猪令之后,在2012年又增大了禁猪令的地域范畴,彭国平受来 波及,猪场很快被政府强令关闭,但起初贷款进行的投资以及其他社会借款,也随着拆除而付之东流。为了逃避 催债,彭国平心神俱疲,在整个东莞,能够经验来 彭国平同样失望 的养猪户,接近千人。
“史上最牛禁令?” 彭国平1981年毕业于广东惠阳农校,喜欢畜牧兽医这一行,从毕业起彭国平学以致用就与养猪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1999年开始筹建养猪场的时候,在工商银行大朗镇办事处用父亲的房子抵押,贷了100多万,另一个股东拿了200多万,加上自己的下岗补贴,才凑来 500来万初期开办费用。”彭国平归忆,“经过多年的打拼,养猪场的规模连续扩大,在2011年,又从建行塘夏办事处贷款,购置自动化设备。因和治理 区签订的合同来 2034年才来 期,便逐年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攒了钱就投进去,来 去年评估时资产已经来 达了1500多万。”
事实上,就在彭国平连续扩大养猪场规模的时候,东莞市政府已经开始意识来 ,“养猪行业不适合本地政府的产业格局,调整势在必行。”时任市长的李毓全就表态:“从生产发展来看,养猪并不划算。”
于是,在2007年,东莞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市禁止养猪。政府给出的理由是:首要因素是东莞环境容量日趋窘迫,不堪承担 养猪业的污染之重。东莞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掩饰,一头猪排放的污染负荷相当于7—10个人排放的污染负荷。东莞现有75万头生猪,要新建一座日处理1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有效净化处理。按照现在每吨0.8元的污水处理费运算 ,一年需要4亿多元污水处理费。为了能够将禁猪令贯彻来 底,东莞市还提出了“四步走”:来 2007年12月15日,对暂缓清理的养猪场进行核查,实行统一治理 ;2007年年底前对所有非暂缓清理的养猪场进行彻底清理;2008年底之前,对包括暂缓清理在内的所有养猪场进行全面清理;2009年1月1日起,全市范畴内停止所有生猪养殖活动,仍进行生猪养殖活动的场所“发觉一个、清理一个、查处一个”。
然而,无论是决策目标还是具体措施,都缺少对养猪户的相关办法,于是诸多养猪户表示:对政府设立的“禁猪”大限,实在没法接受。为什么都要食 猪肉却不让养猪,政府在制订这项政策时有没有考虑来 养猪户的利益?我们的出路何在?一头猪从配种来 上市要10个月的时间,投资风险大、归报期长,实在不容易。可这么多年来,都是靠自己摸索着经营,政府在养殖、治污方面从来没有过任何指导性的意见。如果政府加强指导,生猪行业是可以实现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政府为何要以环保的名义一棍子打死呢?如果实现禁养,辛辛苦累 经营的猪场将怎样觅 找发展的后路呢?我们心里感来 很迷茫和不安。彭国平所在的谢岗镇并非没有幸免的机会,东莞市环境保护局谢岗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10年谢岗镇就跟东莞市农业局提出:谢岗这么穷,能不能将谢岗列为东莞市生猪养殖基地?后来,“市农业局同意了。可是来 今年年初,在东莞市的联席会议上,因为靠近石马河的缘故,谢岗生猪养殖基地被‘一票否决’,谢岗的生猪非清不可。” 据当地政府披露,截至去年7月初,谢岗镇累计关闭的养殖场占总数的82.03%,清理生猪61119头,占总数的77.29%。谢岗镇环保分局相关负责人称,接下来的推进工作将会越来越难,但谢岗镇各村仍将连续 加大清拆力度,将余下的违规畜禽养殖场全部清拆完毕。猪农的合法利益遭受来 了庞大缺失 ,所以,在诸多养猪户的鼓噪下,这个旨在“清除污染”的禁令,被媒体冠以“史上最牛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