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就是获得大量品质优良的精液,使母猪繁育出尽可能多的优秀后代。中国养猪行业有句俗语:“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这充分体现了在中国以家庭养猪为主时期,公猪在养猪生产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人工授精技术以能减少公猪数量,降低饲养管理成本,提高优秀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生殖系统疾病的传播,避免公母猪因体格差距造成的交配困难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国规模化猪场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
伴随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如何使种公猪能够提供更多品质优良的精液以维持猪场正常生产日益成为许多猪场关注的焦点。众所周之,影响种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很多,如猪的品种、生活环境、营养状态均可影响精液的品质,最终影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生猪行情,本文从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这一方面进行阐述。
1 种公猪圈舍
猪场经营者可根据资金、管理能力、劳力和环境需要来选择公猪舍类型。公猪舍、采精室、配种舍要合理布局,以便于采精、配种的进行。设计建造公猪舍时还要充分考虑猪舍内环境调控,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墙壁和顶棚适当采用隔热材料可以使舍内冬暖夏凉。舍内要配备取暖降温设施。非封闭式猪舍在运动场上搭凉棚,舍内喷雾或淋水结合风扇。封闭式猪舍采用大面湿帘结合机械通风,利用水分蒸发降温。相对来说猪舍空调降温,投资最大,降温效果也是最好的。对于有经济条件的猪场,我们建议采用空调控制舍内温度。低温对公猪繁殖性能影响相对较小,可通过增加饲料喂量或改变饲料配方弥补低温引起的营养损耗。冬季采暖可用热风炉或地暖供热系统。
墙壁前后应设置一定面积的窗户及天窗,便于自然通风和采光。自然光照基本能满足公猪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理想的猪舍地面应造价低,经久耐用,防滑无水坑,易于清扫。目前常用的地面类型有实心混凝土地面,漏缝板地面和两者结合型地面。混凝土地面要有适当的摩擦力,但不能过于粗糙。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利于水或尿液排出,保证公猪躺卧区干燥卫生。漏缝地板相对造价高,但粪便清扫容易,减少舍内粉尘、有害气体和苍蝇。混凝土地面较泥土地面或厚垫料地面更易引起种猪肢蹄病。部分或全部漏缝地板比混凝土地面更易引起跛行。粗糙的混凝土地面可导致猪的肩胛部、蹄部、蹄底等部位过度磨损。而光滑的混凝土地面易使种猪共济失调和跟腱肿胀。潮湿的混凝土圈舍易引起蹄底裂口或瘀伤,从而导致继发感染(Penny,1979;MAFF,1981)。圏栏面积4.5~6.㎡,混凝土地面相对于漏缝地面需要更大的面积。为增加公猪的运动量,为公猪留一过道通向室外对应的运动场。
2 后备公猪的选择
严格选留的后备公猪结合日后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培育出最优秀的生产公猪。有条件的种猪场应该对公猪进行测定,根据育种值进行选留。这方面工作的有效实施会为猪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助于种猪场声望的提升。
为了改良血源和避免近交,商品猪场和多数原种猪场从外场购进后备公猪。同时由于留种的后备公猪的比例远小于留种的后备母猪的比例。因此原种猪场可以设置更大的选择强度。养猪学(第七版)中对于公猪的后备选择建议考虑下面几方面:
(1)母猪生产力:用于生产后备母猪的公猪应从那些窝产仔数≥10头或断奶数≥8头的仔猪中选择。
(2)生产性能:包括生长速度、采食量、饲料转化率。根据公猪的个体记录进行选择。
(3)胴体质量以背膘厚、眼肌面积或肌肉来估计。
(4)生殖美格:与繁殖有关的性状包括乳头的间距、数目和位置,遗传缺陷如疝气和隐睾以及配种能力。公猪应该至少有12个均匀分布的乳头;遗传缺陷和配种能力有很高经济价值,公猪及其父母和同胞应该没有这些遗传缺陷;肢蹄的结实程度,骨骼的大小和力量也很重要,肢蹄应该是中等大小,前后肢距离适中,行动灵活,前后蹄垫合适,蹄趾大小一致。
(5)体型包括体长、体深、体高和骨骼大小、肌肉大小和形状,公猪雄性特征和睾丸的发育情况。体型性状是高遗传力性状,选择公猪主要是根据这些性状的个体记录进行。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025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