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凤桥镇联丰村的徐荣龙已经开始在葡萄园里忙活了,这片葡萄园去年为他们家带来了“第一桶金”。也就是从去年起,已经养了10年生猪的徐荣龙开始减小养殖规模,究其因素,在全市治水的大背景下,“养猪越来越不好养了”。 因为看来 别人养猪挣钱,凤桥镇不少农户开始建起猪圈养猪。随着猪肉价格上涨,畜禽养殖规模连续扩大,目前该镇共有7346户农户养猪,猪棚总面积达118万平方米。靠养猪,村民们鼓起了“钱袋子”,但超负荷的生猪养殖规模,加上部分养殖户存在偷排猪粪猪尿、随意丢弃病死猪等行为,导致该镇水环境一度恶化。 “养猪是目前农户增收的主要渠道,如何使农户自愿减少生猪养殖量?解决好这个问题,是达成农民增收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关键。”凤桥镇党委书记姚福林表示,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养猪户转产转业,凤桥镇将对拆除猪舍停止养殖的农户按政策予以补助,对转型从事非畜牧类的农业项目给予扶持。 徐荣龙的转变无疑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坦白说,养猪的风险比较大,而且还污染环境。后来,在政策的鼓励 下,我开始减小养猪规模,和朋友一起搞了葡萄种植。”徐荣龙告诉记者,他家原先有生猪250头左右,现在只剩下几头母猪了,在全市治水的大背景下,养猪业将经历一次“洗牌”,“只有越发注重环保才可以生存下去”。 为解决养猪污染问题,凤桥镇以猪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建成了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目前,全镇已建沼液池6.83万立方米,生猪价格,储液池13.3万立方米,猪粪处理能力达180吨/日。以该镇永红村为例,目前该村的秸秆沼气中心的日产气量完全能够满足幽香 园小区300户住户的日常炊事用量,每年为全村家庭节省煤气费用30万元以上。 连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凤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效缓解生产和生态保护的矛盾、防止养猪归潮的最好办法是尽快让养猪户转产转业,为此,该镇频繁召开会议,和养殖大户推心置腹座谈。 根据各村水田、旱地及其他特点,该镇实行作物与水产、畜禽复合种养模式的创新,这种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种养模式,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如三星村的10000亩果园里套养鸡、鸭等畜禽,既提升了畜禽的养殖质量,也丰富了果树的有机堆肥;而栖柽村的农户在茭白田里套养泥鳅不仅活化了水体,提高了茭白的产量,更减少了泥鳅的病虫害。 凤桥镇永红村如今已成了一个开满鲜花的小村,这也让该镇党委政府看来 农业转型的新渴望 。“通过天香园艺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鼓励 农户转变种养方式,通过拆除猪棚和土地复垦流转,开展鲜切花规模种植,目前已有100多户农户减小了生猪养殖规模。”凤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我们还将连续 扩大帮扶范畴,让更多渴望 种植鲜花的农户参与其中。”永红村党支部书记陆惠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