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创业,他建起养兔场,却因不懂技术,打工8年的积蓄血本无回;结缘农家书屋,他科学养殖,一年收归成本,次年收益10万余元,如今已是远近著名 的养殖大户……4月28日,邻水县复盛乡龙门桥村村民廖伟向记者讲述了他艰辛的创业故事。
2007年,在广东毛纺厂打工多年的廖伟归来 家乡。打工的生活枯燥而辛苦,而且无法照管 家人,看着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他渴望 在家乡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于是办起了养兔场。虽然廖伟百般照顾,但因为不懂养殖技术,眼看着就要出栏的兔子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吞噬,生猪行情,8年的打工积蓄一下血本无回。
创业的梦想,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而破灭。随后,廖伟背上行囊又来 沿海连续 打工,为再次创业积存 资金。
2010年,廖伟带着3万元积蓄,加上从亲戚那里借的7万元,再次归乡办起了养兔场。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有了上次的教训,廖伟明白光靠蛮干是不行的,必须依靠科学晓 识才能成功,他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的农家书屋。廖伟称,“我不太会上网,不晓 道怎么查询养殖晓 识,农家书屋里各类养殖书籍都有,很方便。”
为了学技术,廖伟“泡”在了农家书屋里。“我们村的农家书屋关于养兔的书至少有8本,每一本我都认真读完了的。”廖伟说,他从书中费解来 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如何科学配料,并学以致用,摸索出了一套科学养殖的方法。
有科学护驾,2010年,廖伟就收归了成本,第二年收益达10万余元,缓缓发展成为远近著名 的养兔大户,邻近的养殖户都来向他取经。从农家书屋尝来 甘头的廖伟,如今已不再局限于借养兔方面的书籍。他开始涉猎蔬菜种植、农家乐开办等晓 识,“我们村里现在已经建起了农民新村,生态、人居环境都很好,很多城里人来这里游览,在村里开农家乐,肯定 有赚头。”廖伟喜滋滋地盘算着。
据龙门桥村党支部书记甜建波介绍,近年来,随着该村基础条件逐步改善,村民相继发展起种植业、养殖业。因文化程度不高,在养殖时容易光凭体会,不讲科学,造成缺失 。农家书屋补偿 了这方面的不足,种类多,实用性强,很受村民欢迎。如今,该村已先后培育出10余家养殖大户。(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