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的开心时刻。 彭祥林 摄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 厅厅长彭崇谷(左四)和岳阳市委书记黄兰香(右二)等在屈原治理 区检查指导工作。
屈原治理 区街景
屈原治理 区湘江沿岸靓丽风景线
岳阳市市长盛荣华(前排右二)等在屈原治理 区考察。 政军 摄
彭勇 杨建 亚平
初冬,沿省道307走进岳阳市屈原治理 区营田古镇,一块宣传标牌分外醒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发展粮食生产,惠及广大人民,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实现亩产壹千公斤”的题字遒劲苍劲,黄色稻谷的背景和红色题字交相辉映,裹挟着春天的希望 和丰收的欢乐 迎面扑来。
屈原治理 区,1958年围垦建场,54年来,屈原农垦人以艰苦创业、垦殖拓荒、改天换地的惊天壮举,在一个千村薜荔、万户萧疏的湖州泽国勾画出了一幅“特、强、富、美”的雄伟 胜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湖南省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建设的奋进之舟正竞渡疾驰……
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坚实跨过
近年来,屈原治理 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决策部署,实施岳阳市委、市政府“一化带四业”、建设“五市一极”发展战略,凭借原国有大型农场的土地、技术、治理 等生产要素优势,依靠新的强农惠农政策背景下庞大项目和资金投入,特别注重先进技术推广,加快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2010年8月4日,该区荣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现代农业的发展敲响了震天鼙鼓,坚实跨过 的铿锵鼓点涌动洞庭春潮、响彻三湘乃至华夏大地。从一组数据能看来 现代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53元,排岳阳市前列;农民人均占有耕地3.56亩,是湖南省人均占有量的4.4倍;双季稻比例占97.2%,农业人口人均生产粮食2.58吨,粮食商品率达80.6%,均排全省第一;2011年出栏生猪69.87万头,农业人口人均出栏14.5头,排全国前列;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3.1%,排全国前列;水利灌溉系数、农业科技奉献率均高出国家标准20个百分点。同时,2012年1—10月,争取项目41个,来 位资金2.19亿元,其中总投资3.02亿元的屈原垸堤防加宽加固、总投资2.7亿元的环洞庭湖基本农田综合治理以及总投资2.07亿元的农垦危房改造项目2011年度任务已全面完成。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轨迹中,“五化”是一种屈原模式,更是特色品牌。一是规模化,生猪养殖上,全区规模猪场197个,规模养殖比重达91%,居全省第一,仅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就有6个,今年已出栏生猪48万头,加工35万头。优质稻生产上,全区30亩以上的大户1234户,1000亩以上的大户4户,大户种植面积4.7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32.3%,良种率达100%,优质率达85%。二是标准化,制定了生猪养殖治理 技术标准47个,无公害养猪标准覆盖面超过90%,拥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4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个,7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实行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生猪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区”,生猪养殖持续9年在国家、省、市抽查中,没有检出“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三是机械化,拥有各类农机具1.8万台套,总功率21万千瓦,机耕、机收、机运率100%;养殖业实现自动喂料、自动饮水、高位产床、水帘降温、畜禽舍空调、电视监控等;沼气工程及沼气发电等机械设施居全省前列。四是产业化,建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6家、肉食品加工企业4家;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入社1.62万农户。实现与江苏雨润、唐人神和隆平高科的战略合作。全国种粮大户阳岳球领办的10万亩优质稻基地和隆平高科成功对接,今年8月7日,袁隆平院士考察了该区两个超级稻百亩示范片,示范片亩产900公斤以上,超级稻大面积示范推广在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反常 是低海拔地区实现新的突破。五是信息化,全区实现农村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居民电话通话达98%,广播、宽带实现全覆盖,形成了“区有中心、乡镇有站、农村有点”的农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勤劳坚决、勇于探索的屈原人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对农业现代化这项高标准的系统工程,他们以越发超常的思维、超常的谋划、超常的眼光、超常的韬略和胆识来谋划新的发展。“全力以赴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争取更大跨过 ”是他们动摇的主攻趋势,是屈原的产业定位,养猪网,区域定位,形象、品牌、责任、机遇和渴望 的有机融合。该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基地、大户、龙头、品牌为载体,保持做大和提升“饲料-生猪-肉食品加工”和“优质稻生产-优质米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实施“年生产销售饲料百万吨,年出栏生猪百万头,年屠宰加工生猪百万头”的“三百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品牌化进程,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岳阳市委、市政府请求,努力把屈原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 范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农村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农民生活幸福示范区”。
怎样实现雄伟 构想?“五更”措施搭建了一个绚丽的框架:一是基地更大。来 2015年,全区生猪年出栏150万头,实现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规模场(户)30个、5000头以上100户,实现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150万头、绿色肉食品认证10万吨,生猪肉食品加工100万头,实现生猪产值24亿元;建好优质稻基地13.6万亩,实现高产稳产,设施农业50%产品来 达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做大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二是龙头更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巩固、扩大、做强正虹饲料、肉食品加工、普利珠宝加工等龙头产业;把雨润肉食品深加工打造成中南地区最大的低温肉食品加工基地;进一步扶植以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省部级专业合作社。三是基础更实。加强堤防修理、小型水利设施、供水工程建设;加快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电气化项目建设力度;和谐 推进岳长高速屈原互通建设,争取战略投资者开发推山咀码头,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和推进长湘公路、S201连接线建设,全力提升区位交通优势。四是机制更活。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质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标准化技术推广四大体系建设,健全农资价格发布系统、农资安全监管系统、农产品销售网络系统,来 2020年,40%的农产品实行地理标识治理 ,设施农业在种植业中的产值占60%以上。五是生态更美。坚定落实市委“四三六”工程,扎实开展“五创提质、秀美屈原”文明创建活动,反常 是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进一步突显屈原“现代农业、城乡统筹、生态文明”三大特点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湿地保护、生态文明村和绿色小康户建设;深入贯彻《湖南省河道摘 砂治理 试行办法》和《岳阳市河道摘 砂治理 实施办法》;实现非林区森林覆盖率达21%,切实把屈原治理 区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洞庭湖畔的生态明珠。
屈原治理 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踏实。
在夯实民生之本的道路上引领前行
走进岳阳福润肉食品加工厂,一群刚下班的女工正在交头接耳:“想不来 在家门口也能顺利找来 工作,我们姊妹在这里又成了工友。”原先 她们都是屈原治理 区外出打工人员,中秋期间归家,通过村上的“惠民信息工程”平台,得晓 福润招工的消息后顺利招进了工厂。这是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1年10月,屈原治理 区成功获批为第一个创建湖南省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就业示范区的成功申报,并非凌空之举,而是取决于已具备的优势条件: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获得,使农业产业化就近解决就业的条件更趋成熟;作为“国家级生猪养殖大县(区)”、“中国饲料基地”,为未来5年吸纳就业提供岗位保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排全市前列,城镇化率达57.4%,在推动“全民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户籍人口以原农场职工为主体,享受农场职工养老保险,个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较强,人口流动量较小,便于推进机制创新和评估创建。
台搭好了,关键看戏怎么唱,屈原治理 区唱的是一出“五年规划,三年实施”的戏,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5512万元,使城乡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员在屈原区均能找来 合适的就业岗位,城乡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至2015年末,通过城乡统筹、资源集约、和谐 发展,使区域内就业质量显然提高,就业结构显然优化,人员素养显然提升,社会风貌显然改善,城乡差距显然缩小,居民收入显然增加 ,经济总量显然增大,幸福指数显然上升。
创建一年多来,该区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强化项目实施和舆论宣传,各项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其中“三个平台”(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就业培训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的搭建拉动了就业:通过启动“惠民信息工程”和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全区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将就业信息化网络覆盖来 村、来 户,并实现就业信息市、区、乡、村四级共享。目前,该区已建成岳阳市功能最完善、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与市人力资源市场对接联网,在全省率先将就业和社会保证 信息服务平台延伸来 村组(社区),变大规模招聘为个性化“一对一”服务。全区75个行政村(社区)村村建立起就业和社会保证 信息服务平台,与市、区信息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该区突破部门权属,在全省第一个将涉及就业再就业的职业教育、“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合三为一”,统一治理 。做来 培训内容、培训标准、培训补贴三统一。治理 上做来 “两统两分”即:统一下达计划,统一安排资金;分部门实施,分部门考核。一年多来培训各类职业技能人员5000多人,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000人,普及农业晓 识1.4万人、培训农业科技骨干700人,就业成功率由过去的47%提高来 95%。“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推进发展”,是区委、区管委达成的共识。一年多来,全区创业培训960人,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440人,创业成功率达46.8%,带动就业1313人,规模、质量均得来 显然提升。重点开展了妇女“自强创业”培训,在6个乡镇(办)滚动推进,历时3个月,共计培训317人,帮助成功创业157人,带动就业313人。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140名创业者提供贷款贴息60万元。以天问街道办事处市场作为促进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基本完成配套设施和基础服务项目建设,目前已有5家企业入园孵化,带动500名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就近就业。去年以来,新增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的940户,年递增42%,个体企业登记注册为104户,年递增20%。
“两型”发展让洞庭生态明珠越发辉煌 夺目
走进屈原治理 区,天蓝水碧,空气清新,平畴沃野上扑来一股泥土的芳香。身临30里“绿色长廊”尚磊路,“生态茶园”凤凰山,“天然氧吧”荞麦湖,“湘江终结的地标性景点、潇湘八景‘洞庭秋月’所在地”磊石山和2000公顷湿地生态保护区,绿色葱茏、碧波涟涟、白鹭凌空的美景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
秀美的地域,只有契合“两型”发展的机缘,才能将生态保护得更好,将绮丽彰显得更靓。2010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五区十八片示范区的建设,其中滨湖示范区包括屈原治理 区营田片区,规划面积72.19平方公里。该区主动把握这一重大机遇,确定了“把营田片区建设成引领该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逐步形成经济高效、社会和谐、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生态示范片区”的发展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如何谋篇布局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区委、区管委经过精心论证,提出了四大策略,即:“两型”发展策略,以片区建设为契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实现土地的高效、高质利用,建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示范片区;生态修复策略,依靠 现有优势生态资源,以生态修复为己任,重建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湿地;产业创新策略,引导发展以循环经济和“两型”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根植性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区域统筹策略,从区域资源一体化利用角度出发,统筹各项资源配置,构筑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促使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
如果说四大策略明确了趋势,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则划定了轨道,确定了“双轴”、“双带”、“一区三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双轴”,即省道307,联系营田镇与汨罗城镇发展轴;县道X051,联系岳阳、湘阴的城镇发展轴;“双带”,即三洲河湿地景观带和湘江滨水景观带。“一区三基”,一区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基地指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航运物流临港产业基地、高新科技电子出口产品加工承接基地。
好的筹划,关键在于落实。该区始终保持环保第一审批,认真执行“五个不谈”:污染环境的项目不谈,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不谈,与民争利的项目不谈,免费赠地的项目不谈,违法违规的项目不谈。保持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做来 “三不”:山不能移 ,水不能填,文物不能动,保持彰显湖乡特色,以“秀美屈原”建设为目标,走“两型”引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子。目前,总投资过千万元的鑫源新材料生产线、湘天科技乳猪料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已投入生产;凯迪电力两台机组投入发电,主要利用稻壳、秸秆等“再生能源”作为燃料发电,其灰渣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生物质—电—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湖南美神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3万头,种猪1800头,“粪—沼—电—肥”的养殖模式展现了生态养殖的美好前景。航运物流产业发展上,推山咀港口码头项目计划新建2000吨级杂货泊位2个、2000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面积2.5万平方米的仓储及货运堆场1个、船舶制造企业1个,总投资2.5亿元,目前已完成规划方案论证,即将完成工可批复。在高新科技电子出口产品加工承接基地建设上,斯迈特电子、华辉电子传感器等项目风生水起。同时,路网、农田水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连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环保整治力度、文明创建力度进一步加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勤劳勇敢的屈原人民,在岳阳市委、市政府、屈原区委、区管委的软弱带领 下,以奋发有为的求索精神、豁达乐观的开放心态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描画三区建设的雄伟 蓝图。
(标题书法 徐亚平)
(本版图片由屈原治理 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