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孟静、通讯员谢毅)“从春节前来 现在,生猪出栏价一直在每斤6元左右,我们的成本在7元左右,每头生猪出栏平均要亏200元。”昨日,潜江养猪大户魏先银满脸愁容。
连日来,省内不少养殖户致电本报叫苦:猪价跌跌不休,养殖户伤不起。
按往年规律,春节是猪肉消费旺季,生猪价格持上涨态势。“年后都是淡季,生猪价格下行是正常,但今年却从年前跌来 了年后。不少年前压栏惜售的养殖户都栽了跟头。”省生猪协会相关负责人称,这是生猪价格近10年来首次在销售旺季的春节前开跌。
我省生猪市场观测数据显示,1月份第四周生猪价格13.14元/公斤,同比下行26.06%;2月份第一周生猪价格12.50元/公斤,同比下行25.86%。截至2月11日,猪粮比价(生猪平均出场价与混等玉米批发价之比)跌来 了5.2:1,持续7周跌破6:1的盈亏平稳 点。
农业部2月12日的数据摘 集显示,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3.2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行0.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行19.4%。16日我省生猪收购均价为12.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相比下行25%左右。
三问猪价反常归落
湖北日报讯 记者孟静
节前猪价为何意外暴跌
受元旦、春节等节日原因影响,今年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较多,但猪肉价格却成例外,环比、同比均归落。猪价10年来在春节前意外暴跌,因素何在?
据业内人士透露,去年3月、4月,我国猪价大幅归落,政府紧急启动收储方案。收储存放时间最长为半年。至去年12月左右,收储猪肉陆续投放市场,且价格非常之低。
“收储猪肉价格低,肉制品加工企业纷纷购入,导致我们养殖的生猪价格受挤压。”南漳县一位万头猪场养殖户深表无奈。
业内人士表示,原本春节是猪肉消费旺季,生猪行情,拉高价格来 达一年之中的高点。但餐饮业不断遇冷,削弱了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旺季不旺,根源还是供求失衡。
是否“猪周期”又来 了
专家估量 ,以往“猪周期”一样 为3年一波行情,但如今价格震荡越来越多次。“历次‘猪周期’都表现为价格的剧烈震荡,但从去年3月开始,生猪价格一直低位运行,只涌现过小幅上扬。严厉意义上来说,已不能再用‘猪周期’来估量 市场走势。”
“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以及资本逐步 归来理性,存栏指标并不会因为一时猪价的归落而显然减少,甚至还有借机补栏的情景。”省畜牧局介绍。
生猪的生产规模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据国家据统计局数据,我省去年出栏生猪4356.43万头,同比增长4.2%。
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经理罗俊估量 认为,去年即使在行情最低迷的4月、5月,亦没有涌现能繁母猪剔除 潮,全年能繁母猪存栏仍处高位。此外,去年没有涌现较大疫情,母猪产仔和成活率提高。整体生猪供应处于偏高状态,而猪肉消费需求并没有显然增长,相反家庭牛羊肉消费比例在增加 。“猪价归落,总的来说,是供大于求所致。”
据据统计,去年国内猪肉产量5493万吨,同比增长2.8%,生猪出栏量首度突破7亿头,来 达7.15亿头。而同期,猪肉进口量高达58.4万吨,同比增幅超过10%,对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跌跌不休是危还是机
面对猪价的不断低迷,一些小养殖户伤透了心。“都在300斤重以上,这么大的猪只食 不长,压栏只会增加 成本,卖完这批猪,我都没信心再养下去了!”应城市陈河镇养殖户张华健联合村里其他两户养殖户养了240头猪,行情不好,一直压栏惜售,眼看亏损增大,心里发慌。
大型猪场则镇静得多。宜城市刘猴镇新垱村养猪大户曾宪梅,拥有两个万头养猪场,年出栏4万头生猪。趁着跌势,近期还想购进母猪,改良猪群。“期盼行情转好时能把缺失 补归回。”她说。
业内人士称,挠 住猪价归落之机,及时更新品种,不啻为养猪人亡羊补牢的措施之一。“市场剔除 消化掉一部分生猪产能需要一个过程。分析今年上半年将是生猪市场的深度调整期。这是低成本扩张的好时机。”
“借机剔除 老弱病残猪群,引进良种,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才是出路。”省畜牧局唤 吁,省内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苦练内功”,借机提高生产水平,以优质取胜才是应付市场万变之法宝。
探索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湖北日报讯 “要让市场调控手段多样化。”专家建议,增加 金融、保险调控手段,减少政策性调控,逐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调控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北京、四川等省市已在探索生猪价格保险。
去年5月,北京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顺义区启动,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与顺义区生猪养殖户代表签署了全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第一单,这也是保险业在应付农产品市场价格震荡和养殖业风险方面作出的全新尝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猪粮比价为参照系,单头猪的保险金额为1200元,保费只需要12元,在扣除财政补贴之后,养殖户每头猪仅需要交保费2.4元。在保险期内,如果平均猪粮比价低于6:1,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给予养殖户赔偿。(记者孟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