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所导致的奶粉污染事件以来,乳业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乳品行业和消费者。年轻的父母们谈奶粉色变,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夺 购港澳和海外零售市场的婴儿奶粉,国内乳品行业遭受了空前的诚信危机。然而,自3月1日以来香港反常 行政区有针对性地实施奶粉限购令,让内地消费者兴叹:“放心奶粉何求!”
人们不禁要问:“乳业安全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张沅,从我国奶牛的育种、遗传改良体系、饲养、防疫、现代化养殖等方面,估量 了我国乳业面临的逆境、摆脱逆境的途径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记者:奶牛育种是关系来 奶源质量和乳品安全的大问题。您作为奶业专家,据您费解,目前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体系的建设情景如何?
张沅:一样 来说奶牛的遗传素养与乳品安全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但与乳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有直接的联系。
我国目前主要饲养的奶牛品种是中国荷斯坦牛,这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主培养的品种。荷斯坦牛是世界大品种,世界各国牛奶生产主要依靠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实际上是世界荷斯坦牛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国荷斯坦牛引进历史可以追溯来 19世纪鸦片战役以后,那时大批西方传教士来来 中国,这些传教士有饮 牛奶的习惯,他们带来了一些奶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公牛用于配种繁育 ,随后这些荷斯坦公牛有与中国当地黄牛杂交,久而久之,逐步 形成了中国荷斯坦牛的雏形。经过上百年的系统的工作,于1986年经国家审定,定名为中国荷斯坦牛。经培养的乳用牛品种能生产量高质优的牛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记者:您作为从事奶牛育种事业的专家,怎样看待目前我国奶牛品种的水平?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张沅:1999年以来,由于国家器重、政策扶持、经济发展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奶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不仅体现在奶牛存栏量猛增,年递增率来 达20%以上,同时牛群的生产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顶尖奶牛群体,诸如北京、上海等地的牛群生产水平已经来 世界先进水平。但就总体而言,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成年产奶牛来 达700万头左右,其中80%以上是属中国荷斯坦牛品种,这其中又包括纯种的和高代杂种的荷斯坦牛。这些牛平均每头每年单产5吨多一些,全国年总产量接近4000万吨。就单产而言,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以色列的荷斯坦牛单产12吨,美国荷斯坦牛单产10-11吨。
记者:您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实际因素在哪里呢?
张沅:俗语 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我国奶业过快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在1999年开始的乳业发展热潮中,相关部门并没有强调奶牛养殖的科学发展模式,而是单纯地鼓励 农民个人养牛卖奶增收,当时在北方农区,来 处宣传的是“养上一头牛,食 饮 不愁,养上三头牛住上小洋楼。”致使我国的奶业处在一种低水平的无序发展,牛群品种混杂,养殖工艺落后,牛奶的质量与安全监控缺失。
在农区大多奶农家养殖的奶牛,遗传品种质量较差,或是应剔除 的低产牛,或是改良代数不高的杂种牛。这些牛在落后的养殖工艺下,不仅单产低,且营养质量很差。我们晓 道,牛奶本身绝大部分是水分,约占88%左右,评判 牛奶营养质量的标准是看奶中所含的干物质多少和组成的比例。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乳脂肪和乳蛋白。特别是乳蛋白,它是最优质的动物蛋白,最符合人类需要且易于人体吸取 利用。但我国生产牛奶在这个指标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世界奶业发达国家荷斯坦牛的乳蛋白水平为3.1%以上,而我国有很大部分奶牛达不来 这个水平,甚至于有些地区,某些时间段来 达2.95%都很困难。这也为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一个不良的种子。
我国部分奶牛产奶的乳蛋白含量达不来 标准,固然品种混杂是主要原因之一,但养殖工艺和饲喂营养水平是另一个主要原因。牛乳蛋白中的一个重要的营养成分是氮,这种成分不能通过无机氮合成,只能靠奶牛自身吸取 。总体来说,我国的氮源饲料资源是严重不足的。至于氮源饲料缺乏的因素,其实很简单:我国13亿人口只有18亿亩基础农田,因此可用于种植饲料的土地很有限;而美国有70亿亩农田,人口只有不来 3亿,可以大量种植紫花苜蓿等氮源饲料。由于这种庞大的差异,我国氮源饲料只能大量通过进口补偿 缺口。然而,进口成本十分高昂。比如进口一吨紫花苜蓿干草需近3000多元,进口豆粕更贵,这是一样 奶农所不能承担 的。农户散养奶牛长期得不来 充足的氮源饲料,只靠一些低质粗饲料充饥,这种情景长期得不来 改善,牛奶中的牛乳蛋白含量自然达不来 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