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8 19:48 稿源: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区县联盟广播 编辑: 李胜君
【字号:】
养猪是个传统行业,一成不变的粪臭味和蝇虫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真实写照。可宁河县农民杜瑞宁经过多年的艰巨 探索,创出了一套绿色环保、循环往复的养殖模式,为养猪行业的创新发展开创 了一条绿色循环之路。
走进宁河县宁河镇杜瑞宁创办的鑫瑞畜牧养殖场,宛如走进了绿草如茵的花园儿,不仅看不来 其它猪场里粪便堆积的场面,甚至连一点儿猪粪的臭味儿都闻不来 。杜瑞宁向记者介绍说,他的循环养殖模式已经让猪粪变成了鱼和猪的饲料。“养猪行业是污染行业,粪便污染、空气污染。刚开始是考虑什么呢,粪便、尿液直接入地,它属于四级处理、三级沉淀来 第四级,使用EM菌跟着有益菌处理之后直接来 鱼池,这样把粪便、污水解决了,但是干的粪便怎么办呢想的什么办法呢主要是蚯蚓。”
用蚯蚓来分解干的猪粪,再把养好的蚯蚓晒干、粉碎用来喂猪,不仅解决了猪粪污染环境的难题,也节约了不少开支,降低了养猪成本,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副场长邢瑞峰说:“直接把蚯蚓晒干弄出来,然后再经过烘干,再粉碎添来 饲料中,可以减少一部分动物性蛋白的添加量,所以它可以节省很多成本的。”
不仅如此,老杜还在猪场的后面承包了十八亩菜地。这片菜地只种一种名叫菊苣的蔬菜,专供产仔母猪食用。邢瑞峰说:“种的那菜来 夏天把它割出来打成浆给给母猪拌料,因为母猪喂这饲料可以减少母猪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添加量。”
邢瑞峰还告诉记者,他们种的菊苣菜也是绿色环保的,因为它不施化肥,只施蚯蚓的粪便。这又是一种循环。
搞畜牧养殖,防疫治病是关键。可杜瑞宁给猪治病很少使用西药,而是把中草药拌进饲料里,这样不仅避免了西药的残留,还大大提高了猪肉的品质。说起给猪使用中药,老杜更是颇为骄傲:“偶然 一次机会,河北省农大付老师来了建议我使中药,开始写了一些方子,猪不爱食 ,(后来)看看书针对他的方子,把猪不爱食 的方子替下来了,加一些中药,猪的适口性反常 好,逐步 的猪健康了,不爱感冒了。解决了目前猪的疾病问题,又解决了生产成本问题,还解决了西药残留问题,本身是受益了。”对于中西药成本的对比,老杜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使用进口西药一瓶一千多(元),一个月花十几万块钱,刚开始有用,第二次得病后涌现反复就没用了,它有耐药性,现在西药基本就不用了,只有产床使用针剂,现在把成本也降下来了,过去我成本每年平均八九十万块钱,现在每年不会突破三十万块钱。”年出栏一万六千头的养殖规模,产出的粪便光靠蚯蚓分解已远远不够。此时老杜在循环养殖上又想出了新招儿:投资四百万元建起一个一千立方的沼气池,让粪污增值、变费为宝。杜瑞宁说:“去年农业部批的一个一千立方的沼气,七月份应当完工,完工以后可以供我们宁河镇的农户,可以供三百户主要是解决燃气做饭的问题,夏天我们产气比较多,我又安了六十千瓦的发电机,可以供场区的用电,这样一年又省了二十来万(元)。”
杜瑞宁在绿色循环养殖上新招频出,除了他肯钻研、勤摸索 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对科技和人才的器重和引进。华中农业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都是鑫瑞养殖场的常年合作单位。每年这两所学校的学生都分批来这里实习。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副场长邢瑞峰说:“现在咱们这是河北农业大学跟华中农业大学实习基地,每年学校都派人来这实习的,对我们可起来 更改血液的作用,他们可以把新的理念融入来 我们这里面。他们每个人都是实习三个月,我们请求三个月以后必须给我们写出一份关于我们这有什么不足的地儿,或是哪方面需要改进的地儿,他们必须写这样一份报告,所以每一次我们都把报告移 来 桌面上来,跟老板在一块探讨这些问题,怎么改进使猪长的更好。”
老杜在养猪这个传统行业中探索出了新的路子、新的模式,而且有了年收入近八百万元的高归报,但他并不满足。他认为,养猪其实是一个产业,它拥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把猪养好只是产业链中的第一个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最低端,随后可以销售、粗加工、深加工、食品、服务等等。对于鑫瑞来说,提供一条龙服务才是最终的目标。杜瑞宁说:“养猪属于原始产业,把产业怎么升级?冷库是势在必行必须得干,最起码我能储三个月、四个月的猪。第二步再把食品加工再上起来把产品升值,因为自己的食品加工厂使自己的猪肉,第一放心,老百姓食 着也放心,整个把这个事做细,明年我的冷库就着手把它盖起了,食品加工厂随时也可以跟着起来了,主要是做一些香肠、培根类,因为我们这香肠技术上也是个秘方,宁河香肠挺好的,但这个香肠现在灌不了得冬天灌,它需要烘干、冷冻味道反常 好,完再做培根,品牌现在有,我们已经注册起来了叫群生,中国养猪网,现在咱们先从小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