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生猪饲养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猪侠讯:龙感湖治理 区转变发展方式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互联网   2014-03-29 02:56:17   查看:  次

龙感湖治理 区转变发展方式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 2010-12-15 10:40:24 来源:黄冈新闻网 【】

   黄冈日报消息(记者 杨先理 刘彦友 通讯员 蒋东亚) 沿高速公路黄小线进入龙感湖治理 区,主干道沿线厂房林立,一马平川的沃野上绵延不绝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这个50多年前围湖垦荒建起的国有农场,早已辞别往日的荒凉,日渐成为一片充满 生机的发展热土。

    12月2日,龙感湖治理 区党委书记彭志伟接受记者摘 访时,谈起该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即将过去的2010年,龙感湖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十五”末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3.2倍和近2倍,生猪行情,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2.9倍和近1.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十五”时期累计投资和“十一五”规划5年累计投资的2.03倍和1.2倍。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存款、全社会保证 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纺织规模在黄冈市领先,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农垦系统名列第一。

    以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省型和环境保护型)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打造“百亿元产业区”为奋斗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是龙感湖“十一五”期间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

    现代农业的升级之路

    农场是农业的“国家队”,农业是农场发展的根基。历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龙感湖已形成了粮、棉、油、猪、鱼、鸭、蛋、果、蔬门类齐全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在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受来 诸多制约。2007年至2009年,龙感湖相继被确定为省部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示范区,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依靠 雄厚的农业基础,龙感湖迈出了现代农业由规模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升级新步伐。而更高标准的有机种植和安全养殖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则成为这一转型的突破口。

    建设6万亩有机种植示范基地,重点推广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对田、水、林、渠、路予以综合治理,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全面推广虾稻连作、鸭稻共生、大棚西瓜(蔬菜)等先进种养模式,利用规模化生猪养殖废弃物所生产的大量沼渣、沼液为有机种植提供了生物肥料。由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指导的1000亩水稻制种试验成功,200亩有机稻种植对比试验效果显然,为4万亩有机稻种植推广提供了基础。

    建设无公害安全养殖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行标准化养殖,推行“五统四分”养殖模式和“废物统一集中处理,资源循环利用,来 达无害化”处理模式。主动发展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大力推广立体养殖。对种植业中生成的秸秆、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全区生猪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正在向现代化、标准化趋势迈进。全场现有20万头养猪园区1个、5万头生猪养殖园区2个、万头以上小区6个、千头以上小区19个,1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工程正在稳步推进。盛龙养殖园区、深港养殖园区以及塞湖水产养殖场均通过了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

    环绕 有机种植和安全养殖目标的实施,与之配套的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近几年来在龙感湖相继问世。

    5万吨粮食储备及精米加工项目。以湖北天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为龙头,经营粮食购销加工为主。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收储加工优质稻谷近5万吨,生产精制大米3万吨,带动农场及周边地区8000户农户从事10万亩有机稻种植。

    10万吨油脂加工项目。由湖北省龙感湖翔达油脂有限公司担纲,主要从事油菜籽、棉籽的收购、加工及其产品销售。该公司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生产技术来 达国内领先水平,年加工油料10万吨,年产精炼油3万吨,产品畅销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带动农场及周边地区12000户农户从事60万亩双低油菜及“龙黄一号”良种油菜生产。

    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由湖北盛龙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可带动农场及周边地区10000户农户从事生猪安全养殖。

    2000万只肉鸭熟食加工及万吨水产品加工项目。由湖北伟望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北汉口精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湖北省“亿只鸭”产业工程龙感湖农场2000万只肉鸭繁育、养殖、屠宰及精湛加工项目,致力于肉鸭产业的繁育、养殖和鸭肉的精湛加工。同时,伟望公司实施的万吨水产品加工项目,构建了一条从鱼苗生产、鲜鱼生产来 鲜鱼加工的产业链。两个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农场及周边3000户农户从事10万亩水产生态养殖。

    棉花种植和棉纺加工是龙感湖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进程中,他们把建设新型纺织原料和新型纺织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作为促进传统支柱产业提档升级的新机遇。以华中农业大学聂以春教授为首席专家,以郭小平、李蔚等为成员的专家团队在研究与开发上成效显然,2万亩中长绒棉繁育种植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在加工环节,建设100万锭新型纺织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目前该场已形成近40万锭规模,在“十五”末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

    循环经济的绿色追求

    龙感湖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临江靠湖,水系复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承载力提出了新的挑衅。

    畜禽养殖和棉纺加工曾经是龙感湖人引以骄傲的两大传统支柱产业。但是,这两大传统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污染较大。由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污染,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无法饮用,3万多名龙感湖人曾守在湖边无水饮 。

    “十一五”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请求,结合龙感湖发展实际,治理 区果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2008年8月,经过层层举荐 ,挑选 ,报请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环保局、经委、财政厅、商务厅、科技厅、据统计局等联合发文,确定黄冈市龙感湖治理 区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单位。2009年2月,省发改委正式予以批准。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两年来逐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的实践,龙感湖人初步尝来 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甘头,看来 了发展循环经济越发光明的前景。

    卓尔雪龙公司通过水循环过滤沉淀再利用,年节水15万吨,通过锅炉改造,年节煤5400吨。力达公司通过净化水雾处理,年节水1.8万吨,节电60万度。裕龙公司对印染锅炉进行彻底改造,改烧煤为烧谷壳,年节煤近万吨。

    农业部“百强”养殖企业湖北龙盛生猪养殖场,已形成20万头的养殖规模,是按环保“三同时”标准建设的新型现代化养殖场,从建场开始就投资400万元配置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池。庞大的废弃物“产能”吸引了华电集团,该集团积极接棒建设沼气发电电网,将每日产生的干鲜粪与杂草搅拌发酵发电,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

    循环经济给龙感湖带来的主动成效开始显现。据费解,按1997年不变价格运算 ,今年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平均降低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 值取水量平均降低80%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归收利用率提高6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提高来 8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工业用水重复率来 达80%。

    先行先试的探索过程中,治理 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越来越含糊,构建四大循环产业链条的蓝图初步形成并连续得来 完善。

    有机种植及加工循环产业链:有机种植——有机农产品——饲料——百万头生猪——沼气——生物肥——有机种植。

    安全养殖及加工循环产业链:安全养殖——健康安全的生猪、肉鸭、水产品——生猪屠宰加工、肉鸭熟食加工、水产品加工——养殖废弃物发展沼气发电——饲料加工——安全养殖。

    特色纺织循环产业链:有色棉花种植——棉花加工(废旧聚酯加工)——生产色纺纱、花式纱等特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工业循环水用于有色棉种植。

    新型能源循环产业链:有机种植、安全养殖——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肥、饲料——有机种植、安全养殖。

    这四大循环产业链条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从各自产业链上的内循环,来 产业间的外循环,进而形成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循环,使龙感湖可不断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编辑:贺亏红)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