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成功开发养猪废弃物“零排放”新技术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
养猪是我省农民创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养猪模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养猪场每天产生大量的猪粪尿等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养殖场周围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环保压力非常大。因此,养猪废弃物处理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养猪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广大农民养猪的主动性。最近,一项养猪废弃物“零排放”新技术在我省江山等地实施,将使传统养猪模式得来 重大改变。
我省科研人员引进消化再创新,成功开发应用先进的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治污成效非常显然。该技术从两个方面解决污染问题。第一 是减少猪排泄物的臭味。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将尤其 的饲料添加剂拌入饲料喂养生猪,来 达改善生猪肠道的微生态平稳 ,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生猪粪尿臭味的成效。其次是分解转化生猪排泄物。将尤其 饲料添加剂、锯木屑、谷壳、米糠按一定比例掺拌平均 铺垫在猪舍内,堆积发酵后使有益微生物菌群繁育 ,把生猪粪尿充分分解并转化为水分。
“零排放”新技术,是传统养猪模式的一场革命,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节水。由于不需要每天清扫猪栏,冲洗猪舍,没有任何冲洗圈舍的污水,节水达90%以上,万头猪场年可节省用水1万多吨。二是减排。该技术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粪尿排泄物,真正实现“零排放”,万头猪场年可减少排污3万多吨。三是省工。由于不用打针、喂药、除粪和污水处理等,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用工,保育舍从人均饲养500-600头提高来 800-1000头,万头猪场年可节省人工成本3万多元。四是循环利用。垫料在使用1年半后,形成可直接用于果树、农作物的生物有机肥,万头猪场年可产生有机肥料500多吨。五是提高生猪存活率。生猪饲养在垫料上,活动量较大,生长发育健康,猪病发生机率减小,猪死亡率从10%~20%降低来 5%以内。六是提高猪肉品质。由于几乎不用抗生素药物,提高了猪肉品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
为尽快把这项重大技术完善提高,降低成本,形成系统的技术规范标准,省科技厅已经组织相关单位和科研人员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中国养猪网,重点突破。同时,建立养猪“零排放”科技示范工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这一造福养猪农民,推进环境保护的技术在全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