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去菜场买菜:26港元一条新鲜大带鱼,一斤多本地有机猪肉43港元,冰鲜小排骨17港元一盒,正好做一碟。6港元一份菜心……听说内地买菜不便宜?”“我的20港元的早餐上桌了”,周末“战地玫瑰”晓 名记者闾丘露薇的两条在港发的微博引来了数千人对香港与内地物价的评论和关注。
在许多人心中,仿佛“香港薪酬高,物价也高”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虽然最新调查显示:香港蔬菜,鲜肉及冰鲜肉类价格的升幅较去年升超过一成,其中更有蔬菜和鲜鱼的价格升幅高达四成,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经常往返香港和内地的人会开始有了一些新的领会 :如今在香港饮食和日常消费仿佛比内地便宜。
香港著名的风水师麦玲玲,由于工作缘故经常往返深港两地,经常来 深圳超市购置日常用品的她也曾高唤 “相比香港,养猪网,内地的蔬果既不便宜又不好食 ”,加之把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运算 在内,则更是“太不划算”。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香港饮食连锁店开来 了深圳,大快乐 、许留仙、香港美心地……但这些食物的价格折合算下来却并不比香港的便宜。因此内地人来 了香港之后,掐指一算后什么都想买,于是,不晓 从什么时候开始“来 香港打酱油”成为一句流行语。
工作于内地与香港两地的人对此应该有着另一个苦不堪言的深刻经验:经常受全国各地的亲戚朋友所托从香港带各种生活用品。奶粉、化妆品、蜂蜜、牙膏、药品、电子产品、皮带……无所不有。其实,不但是因为内地人信任 香港产品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算过一笔账,就算加上长途快递费,也比内地的价格便宜。
专家们说明说,税费机制是导致内地与香港价格不同的最大原因,但笔者认为,除了便宜,内地来港扫货的人更在乎一点:港货质量更安全。
南都记者 何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