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春曾经和当地大多数人一样,在宜章县浆水乡这个有名的煤炭之乡没有摆脱靠煤炭发家致富的梦想。但他与其他人不同,他一直在担忧: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越挖越少,“今后煤乡群众靠什么谋生”?
煤老板转型发展“绿色经济”
1997年开始从事煤矿开摘 的李孟春是原长发煤矿矿长,同时也是该乡偏溪村委会主任。在彻底关停自己的煤矿前,煤矿年产量从最初的3万吨已经做来 了6万吨。
他说,当时不仅需要治理 煤矿,还需要带领 全体村民一起致富。但自己所在的偏溪村地下没有资源,村境内没有企业,村集体经济是一个空壳。但他发觉这里非常适合发展林业。于是他心中也就形成了把全村山山岭岭都变成“绿色银行”的思路。
面对日渐稀疏的山林,李孟春制定了一个宏大的发展计划:把家家户户的土地资源整合起来,交给大户承包,封山育林,让全村的山全部绿起来。
怀揣着这样一个计划,他开始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谈心。在他的耐心说服说明下,90%以上的村民交出了自己的承包山林。
通过几年的艰苦运作,偏溪村终于有了迷人的绿色,成片的杉木、摇荡 的竹林连绵连续。有人估价,现在的5000亩林木价值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2005年,李孟春还个人集资修建了宜章县第一条4.6公里的通村公路。
“通村公路的修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来 了极大的改观。”偏溪村一商店老板说。
也就是2005年底,宜章县启动煤矿关闭整合工作,煤矿行业形势突变。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摘 势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稳 。”李孟春说,“地下挖空了,对生活在地面上的人来说,肯定 不是件好事”。
从2008年第二次煤矿整合开始,李孟春开始盘算着进行转型。在当年彻底关闭自己的煤矿后,他联合同是煤矿矿长的李宏刚、黄宏标合资办起了一个名为龙凤养殖场的生态农场。李孟春担任养殖场场长。
有限空间实现效益最大化
煤矿老板变成养猪老板,身份的转变给李孟春带来不少尴尬。“原先 开摘 煤矿的收益和现在的收益形成一种庞大的反差,养猪的利润只是原先 的十分之一,很多煤矿老板认为,我们这条路走错了。”李孟春说。
从“地下经济”转变“地上经济”,“黑色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面对自己全新接触的养猪行业,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养殖技术的更新、饲料价格的大幅震荡、突如其来的H1N1导致生猪销售量价齐跌……几度让李孟春失去了保持下去的信心。
“养猪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养殖技术,更需要把握 市场行情。”他坚信,在猛烈 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谁能保持来 最后,谁就可能获胜。
李孟春他们去广州等地考察学习,订阅相关书籍杂志。近两年的保持,养殖场终于获得了可观的利润。现在,李孟春对定位栏、产仔栏、保育栏、商品栏等养猪的系统晓 识了如指掌。养殖场还专门聘请了专职的技术人员。养殖场年出栏2000头生猪,存栏量发展来 近1000头,有母猪100多头。
“周边的梅田乡、广东的乳源县都来这里调猪。”养殖场工作人员说。
李孟春开始把养殖场开创 成生态园,里面有沼气池、果园、池塘等,养猪网,平时猪肥用来养鱼和当作果树的肥料,也有一部分转入沼气池,用来供应猪舍的照明取暖,如有剩余则以2元一袋的价格出售。“力争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大效益。”
以养殖场为阵地,李孟春将自己的生猪养殖技术和体会无偿传授给村民,扶持困难户养殖良种猪。浆水乡副乡长李东江说,“龙凤养殖场不但解决了村里20多人的就业,而且也起来 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带动全乡的规模化养殖。”
“在困难时期,第一 得自己保持执著。”李孟春保持眼前的筛选,目前已把儿子送来 了湖南农业大学学习畜牧专业,“要为自己的养殖场培育后备技术人才。”谈来 自己未来的打算时,他说,养殖场要连续 扩大,争取年出栏3000头猪。同时,“发展水果种植和金银花种植,以多种经营方式来把养殖场扩大规模。”(本报记者 吴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