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山在喂猪 今年48岁的刘海山,15岁时因患强直性脊柱炎,落下终身残疾,肢体残疾2级。然而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倒,他靠着软弱的意志和一股韧劲,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如今他已成为东辽县远近著名 的...
刘海山在喂猪
今年48岁的刘海山,15岁时因患强直性脊柱炎,落下终身残疾,肢体残疾2级。然而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倒,他靠着软弱的意志和一股韧劲,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如今他已成为东辽县远近著名 的养猪大户。
筹资金20万创建养猪场
17日上午记者见来 孙海山,清瘦的脸庞,一身朴素的工作服,每天挈 着不能控制自如的身子穿梭在猪舍内,高强度的体力工作使他显得比同龄人要沧桑许多。也正是这样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他走上了养猪的致富路。此时他是远近著名 的养猪大户,也是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刘海山15岁时患强直性脊椎炎,腰部、腿部发育不良落下残疾。初中毕业后他尝试着各种行业,磨米、机电修理、酿酒直来 家庭养殖他都干过。
2000年他自筹资金20万在家乡建起了一座占地5亩,猪舍2栋,存栏100余头的养猪场,猪场建成后他每天早上六点来 猪舍,割草、制料、喂食、洁舍、防疫……除了猪只防疫和重体力活外,猪场运作里里外外靠的都是刘海山,为了节约资金,他自己动手建设猪栏,几百斤的饲料移 不动,他就和媳妇一小盆一小盆来归几趟移 。粮食加工、添食喂水、冲洗猪圈、消毒防疫等,样样也得亲手操持。
连续摸索科学治理
但这一切也并非都是十分顺利,由于前期养猪体会不足,缺乏技术,市场震荡等因素给猪场造成重大缺失 ,亏损了10万多元。归忆起那段时间刘海山说:“当时家里原本就很拮据,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但我一直觉得人这一辈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乐观的刘海山开始在失败中查因素找教训,为了提高科学治理 水平他赴长春参加了“全国现代化养猪技术培训班”,通过连续的学习费解科学养猪晓 识。
目前,生猪行情,猪场现已发展来 占地40亩,存栏猪500余头,年向社会供种500余头,出栏优质商品猪10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成为辽河源镇最大的原种猪场。
创合作社带残疾人就业
刘海山富了没有忘记乡里乡亲,2010年刘海山创建“裕农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吸取 残疾社员带动残疾人就业为主,他解决了6名残疾人就业。除此之外在他的支持帮助下,带领 邻近村民20余户一起养猪走上致富路。养猪技术、养殖治理 、养猪技巧等无偿提供给邻近村民,提供仔猪价格要比市场价格便宜很多卖给邻近村民,帮助村民垫付猪苗款、饲料款,对有困难、讲信誉村民还给予无偿资金支持。在他的带领 和帮助下,这些村民也都慢慢 地富裕起来。
(责任编辑:李晓雯 )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共有( )条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保护 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治理 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治理 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掩饰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治理 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治理 员反映。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67 邮箱:bd@mail.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