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99501326/2013-00032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网站编辑部 生成日期 2013-12-23
文 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截至12月16日,嘉兴共拆除违建猪舍面积514.2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285.70%;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较去年底减少了45.4万头,畜禽污染排放量减少了约70万吨。
2013年,嘉兴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几十年来最强烈的一次阵痛。“突出猪围”由此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上世纪90年代,受“供港猪”的政策利好影响,嘉兴生猪饲养量急剧膨胀,养猪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然而,超越环境承载量的养殖规模,散、小、多、密的养殖特点,也给嘉兴埋下了心腹之患,遭遇了切肤之痛。
以减量提质为目标,清理违章猪舍、引导转产转业、完善养殖规划、整治畜禽污染、严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发展生态养殖……今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结合“三改一拆”行动,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推动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型、传统粗放养殖向标准化生态化健康养殖转型。
减量提质有“理”
猪舍拆违有“据”
村干部说要拆她的猪棚,柴小芽气冲冲地抛出了一连串的问号:“大家都养猪,凭什么拆我的不拆他的?凭什么我们镇拆得多,别的镇拆得少?”
作为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里小有规模的生猪养殖户,柴小芽的愤慨 和不解折射了“三改一拆”行动之初,嘉兴农民对于拆除违章猪舍普遍的抵制情绪。
猪舍拆违是否有依据?生猪养殖减量提质是否有必要?嘉兴市委、市政府给全市百姓算了两笔账:第一 ,以新丰镇为例,2012年全镇农民养猪收入在6000万元左右,各级财政投入仅治污费一项就达3880万元,今年农民养猪收入分析在5000万元左右,各级财政投入已达12346万元;其次,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掩饰,嘉兴市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和氨氮量分别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的40.9%和30.6%,在养殖重点地区,以畜禽养殖业污染为主的农村农业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给嘉兴市水环境带来深重的负担。
一笔经济账,一笔环境账,让广大群众不得不清醒地认识来 ,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嘉兴迫在眉睫的一场“战争”。
然而,怎么拆、拆哪些?减多少才是合理的?规模养殖的标准是什么?……接踵而来的问题成为推进“三改一拆”行动第一 要突破的关键。
5月29日,省人大通过《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为我市推动生猪养殖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撑。
6月18日,嘉兴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人大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决定的实施意见》,根据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承担 能力相适应确定和严厉限制畜禽养殖规模、总量,加紧编制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明确了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范畴,具体细化来 镇、村、组,做来 边界含糊、范畴明确,并向社会公开。
《关于扎实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意见》、《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目标责任书》、《关于编制生猪养殖业专项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生猪养殖业提升行动的通晓 》……一项项法规政策的出台,让猪舍拆违和减量提质变得有理有据。
“我晓 道这样随便搭点棚舍就养猪,然后挖个池子放猪粪猪尿,周围臭烘烘的不太好,但这么多年总是有感情的。”经过镇村干部再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柴小芽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原本家里空着400多平方米的房子想养猪,就是处理不好猪粪猪尿才作罢,生猪价格,改变传统养殖模式、进行标准化的生态养殖其实一直是她的梦。生态养殖对设施和设备有哪些请求?排污怎样才算合格?养殖所需投入的资金怎么估算?柴小芽趁着拆猪棚的机会问了个全乎。她说,既然这里的环境承载量有限,那么干脆 归老家江山,重新打拼自己的生态养殖事业。
农户退养有“路”
产业提升有“方”
年关将近,海盐养猪大户陆建明清算起一年的总账。让他宽慰的是,尽管拆除了1200平方米的猪舍,饲养量也从原先的4000多头降至了2000多头,但得益于葡萄的产出,今年的收益并没有受来 影响,这也动摇了他连续 深入发展种养结合模式的信心。
“如果让我另外找地搞种植,我肯定 没意见,但一下拆掉那么多猪棚,我心里还是很复杂的,不晓 道能不能赚得归回。”陆建明直言不讳地说,为了减少养殖污染,消纳猪粪,他去年就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流转了土地种葡萄,不承想第一季葡萄还没熟,“三改一拆”的农业专家服务团就找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