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殖 实现猪粪尿零排放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
“发酵床养猪,发酵微生物有益菌在发酵床内大量繁育 ,迅速将猪的粪便降解转化为菌体蛋白,同化了猪的排泄物,使舍内无臭味、少蚊蝇、空气清新、环境清洁,从而来 达在发酵床上‘原位消纳’猪粪尿的目的,实现粪尿向外零排放,对环境无污染。”玉溪市畜禽改良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张先勤说。
截至今年9月,我市有发酵床养猪户174户,今年新增40户,累计建养猪发酵床47084平方米,今年新建7767平方米。发酵床养猪累计19.8万头,养猪网,今年新增发酵床养猪10.2万头。
猪舍洁净卫生 零排放无污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连续提高,消费者对猪肉肉质提出了更高请求。玉溪滇隆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09年6月成立时正是看准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该公司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及市畜禽改良站的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多年的技术体会,提炼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农牧结合、科学利用、生态循环、高效优质的“零排放无污染发酵床生态养猪”产业链技术体系。
该公司总经理白永华说,发酵床养猪的优点在于为生猪提供优越的起居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不用抗生素药物,提高肉食品质;猪舍无需冲水,不用清粪,降低劳动量,节省饲料、水、电成本,可节省劳动力50%以上,节水85%~90%,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
张先勤说,在饲养治理 上,发酵床养猪不是“懒汉”养猪,要按技术请求进行发酵床及猪只的日常治理 ;发酵床养猪最好实行猪只“零”混群原则,不答应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猪只饲养密度应与发酵床面积相适应,建议1头母猪占位1.5至2平方米、1头仔猪占位0.3至0.4平方米、1头肥猪占位1.5至2平方米。
利用秸秆发酵 节省多项成本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掩饰,食品对现代人的健康带来了极大隐患,95%的疾病均因食品中所含的有机化合物、抗生素、农残所致。
据介绍,发酵床成为微生物有益菌的高效繁育 场,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在猪舍内设置80~10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利用微生物技术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有益菌繁育 ,抑制有害菌。为解决秸秆堆积、焚烧提供了出路,每10平方米的垫料床就可以消纳1亩地的玉米秸秆。每头育肥生猪可节省药物、饲料、水电等费用50~120元。
在发酵床猪舍建设上,要利用空气对流和太阳高度角原理,因地制宜建设猪舍,充分利用空气流向,辅助设置卷帘、风扇等可调剂 通风设施,控制猪舍的空气流向和流速。其基本构造是在舍内设置60~8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垫料坑,基本请求是因地制宜、科学选址与规划,有利于发挥作用、节省劳力,有利于节约占地面积、猪只饲养密度相宜,有利于各类猪只生长、保持 舍内外气温环境,有利于控制建设成本。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
滇隆公司目前不仅拥有自主研发的“滇隆民心”微生物发酵菌种和本土化的“零排放无污染发酵床养猪技术”,而且承担着玉溪市“十二五”重大畜牧科技攻关课题,研发培养具有自主晓 识产权的玉溪地方良种猪种的科研项目。同时将推行以“母猪寄养模式”为主体运作模式的“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进行规模化养殖,市场化运作,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增加 养殖户经济收入,加快项目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滇隆牧业养殖 发挥示范作用
据介绍,滇隆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市科技、农业部门的发酵床养殖示范园,专业致力于绿色生猪产业化开发。示范园占地面积360亩,现已建成标准猪舍36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集科研、育种、生产为一体,饲养能繁母猪800头,存栏生猪3800头,出栏育肥生猪10000头。已在中心城区建立3个发酵床养殖肥猪鲜肉专卖店,猪肉品质深受消费者好评。
滇隆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于去年9月被玉溪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被授予生猪综合实验站“核心猪场”称号。至目前,已接待相关主管部门参观指导600余人次,举办“零排放无污染发酵床养猪技术”培训班70余次,3000余人参加了培训。直接带动280余户养殖户进行发酵床技术养殖,辐射带动玉溪市一区八县50余个乡镇(街道)6000户农户学习发酵床养猪技术,人均增收3000余元。
9月20日至30日,我市开展了仔猪保育发酵床成效调查,共调查了存栏母猪60头以上养猪户26户,建仔猪发酵床16515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仔猪发酵床成本为253.8元;非发酵床饲养平均成活率为94.2%,低于发酵床饲养1.3个百分点。发酵床养殖示范作用显然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