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飞升和他养殖的种公羊。
被称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的延安,在始于1999年第一轮退耕还林中,共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910万亩。在退耕还林的同时,延安市传统的羊子产业一度受来 严重影响。为解决发展养羊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陕北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放牧养殖向舍饲养殖转型的新路子。
退耕还林,成果丰硕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羊子养殖省份之一,羊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反常 是陕北地区,人们素有养殖牛羊的传统和习惯。
自1999年始,全国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试点。10多年来,陕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600多万亩。陕北地区林草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27.6%上升至2011年的48.6%;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来 67.7%,增速居全国之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来 达68%,比退耕前提高43个百分点,实现了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
然而,退耕还林也严重冲击着陕北的养羊业。1999年以前,延安市养羊业以放牧为主,羊子存栏曾来 达191万只。随着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陕北羊子养殖由过去的传统散养转变为舍饲养羊,一时间导致羊子饲养数量急速下行,仅延安市2008年羊子存栏就锐减至33万只。
为此,陕西主动探索养羊与生态“双赢”的路子,一方面主动引导群众适度规模养羊,有效利用已形成的饲草资源。另一方面,保持封山禁牧不坚毅,千方百计巩固已取得的退耕还林成果。
牧草种植,是羊子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延安市结合治沟造地,动员养殖户充分利用新垦土地,开展人工种草,同时大力推广饲草青贮、草粉加工、颗粒饲料等技术。
“种植玉米平均亩产1000斤,纯收入大约300元左右。而种草养羊,亩均载畜量4只羊,按每只羊纯收入250元运算 ,亩均纯收入可达1000元。种草比种玉米划算得多。”安塞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郭塞红说,2013年,安塞县财政投入360万元,发展人工种草4.15万亩,制定了饲料配方,推行颗粒饲料喂养,饲料利用率达95%以上,为陕北乃至全省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舍饲养羊的新路径。
科学养羊,实现转型
去年以来,陕西省把肉牛肉羊产业作为畜牧业重点产业来挠 ,主动探索舍饲养羊技术,保持大中型规模养殖与适度规模养殖并重,促进了陕西省肉羊产业发展方式大转变,全省建设肉羊基地县13个。省政府还确定从2014年起省财政在新增财力中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基地县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户、良种繁育体系、饲草生产体系建设。
安塞盛源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两年来发展社员58个,占地50亩的育肥场,年出栏羊子4000余只。据羊场老板王志军介绍,合作社摘 取基础母羊分户喂养、羔羊集中育肥、育肥后统一销售的运行模式。农户对基础母羊所生产的羔羊喂养100天,交来 育肥场集中育肥3个月后即可出售。羊子出售后的利润,合作社和农户按照三七比例分成,集中育肥期间的羊粪回合作社。在羊子饲养过程中,农户可全程享受合作社提供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育肥和统一价格销售等服务。2012年下半年,养猪论坛 ,入社农户平均分红2万元,合作社实现利润60万元。
榆林市突出推广陕北白绒山羊,大幅度提高良种普及率。2012年榆林市肉绵羊及其改良羊存栏117.6万只,出栏40余万只,占全市绵羊饲养量的92%。延安市仅去年就引进良种羊1.5万只。杂交改良,使两市的羊子品质得来 极大提升。
近日,记者在定边白泥井镇世锦农牧有限公司看来 ,适繁母羊、羔羊和育肥羊都是分开饲养的,保证了羊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量。说起科学养殖,养殖场场长孙志凡头头是道地说:“我们摘 用长草与颗粒饲料、配方饲料相结合的方式喂养。针对不同季节的疫病防治,在颗粒饲养、配方饲料中添加相应的药物,可以有效防治羊子疾病,饲草利用率也由原先 的50%提高来 90%以上。现在,诱导分娩、集中育肥、分群饲养、人工授精等,都有严厉的标准。再不是过去那种粗放型养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