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中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双汇给出大幅溢价,宣布收购美国猪肉制造商史密斯菲尔德,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为了安全的食品不吝付出高价。
在一系列和食品有关的丑闻之后,中国普通消费者当然非常器重食品安全。在上海开了几家高级餐厅且担任大厨的David Laris说,如果一个上海的四口之家只食 有机食品,那么一周买菜的开销就有三四千元人民币之多,“我们在买菜上花太多钱了,在这方面的开支没法走捷径”。
但通过同业内行家医生还有普通消费者的访谈后发觉,中国消费者还是有既降低“中国制造”的食品风险,同时又不超出预算的办法的。
晓 道你的食品来自哪里。Laris先生不认为他的餐厅如果只用有机原料还能赚钱,所以他除了使用进口食品,还会仔细挑选本地的原料。
考虑来 中国的目标是让农民更多地移 来 城市里生活,听来 城里人开始自己种植蔬菜和米,还有自己做面包和酸奶,不免让人感来 有点意外。有些餐厅也追赶了这一潮流。比如上海有一家叫G+极食的餐厅,在店里种植蘑菇和豆芽,饭后顾客还可以把蘑菇根茎拿归家去连续 种植。
进口的蛋白质价格相当不菲。但除了菜场里30元一只的鸡和高级超市里120元一只的法国春鸡,还是有些中间地带的。比如华润集团旗下的五丰行,原先 主要给香港供应大陆牛肉和猪肉,但现在随着国内需求的上升,也开始服务本地市场。
在家食 饭和中午带饭也成为新的潮流。上海一位家庭主妇Laura Zhang说,就算五星级酒店的中国菜,也难免没有地沟油,那些从厨余和阴沟里搜集来的油往往只是粗粗过滤一下就拿去再卖。所以她们要出去食 饭经常 常点比萨饼,因为相对来说它用本地油的可能性不大。
注意你最常食 的食品。对于给孩子饮 的牛奶,消费者是最不乐意妥协的,所以人们一样 都买进口乳制品。中国乳制品行业一直没有能够从2008年的丑闻中恢复过来,当年估量 有30万个宝宝因为饮 了毒奶粉而患有结石病,其中有六人死亡。
外国品牌的奶粉在中国可以卖来 本地奶粉价格的两倍之多。但它们常常使用脱脂奶粉,再加入植物油,这对婴儿的消化未必是好的。其实现在很多本土品牌也主要使用进口奶源,所以对于注重价格的消费者来说,这么大的价格差距看著有点不值。
大米也是另一种大量消费的食品。最近广州近一半的大米被发觉有毒,这也触动了中国人的神经。消费者最好还是买进口大米,虽然在上海卖的进口泰国大米要18元左右一斤,比它们在香港的售价要高出近50%。
买水净化器。从一个简单套上水龙头的磨具,来 一些高级的过滤系统都可以。就算那些最豪华的滤水系统,还是要比买瓶装水划算,养猪网,并且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很多杂质与污染物。
经常更改供应商。消费者最好找来 他们相信的几个品牌,然后在它们之间轮换。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就算它们是让人普遍信任的西方品牌,也难保没有问题。比如沃尔玛在中国的某些超市,也发生过把普通的猪肉标成有机猪肉出售的情景。
大品牌未必就是更好的。中国市场研究(China Market Research)董事总经理Shaun Rein说,你可以一年中有11个月饮 牛奶,然后有一个月饮 水牛奶,或者是把鸡蛋和鹌鹑蛋搭配着食 。水牛奶因为是个新的行业,渴望 它还没有染上一些旧毛病。
少食 肉。中国海外大购猪肉并非是偶然 的。中国很多糟糕的食品安全事件,从黄浦江里的死猪来 被扮成牛肉或者羊肉的狐狸和老鼠肉,都和肉有关。虽然蔬菜也难逃有毒土壤和危险杀虫剂的污染,但它们起码不太可能有大剂量的抗生素和荷尔蒙。
不让人意外的是,原先 在中国稀奇 的素食主义,目前在注重健康的城里人中开始流行了。消费调查研究公司TNS的中国研究主管Sandy Chen说,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就连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经在全国范畴内提倡一周一天食 素。
当然,在中国想要食 得绝对安全是很难的。但如果消费者智慧筛选,还是有机会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的可能性,同时又不超出预算。
(本文作者顾蔚是《华尔街日报》中国财富和奢侈品编辑。她针对中国高净值人士写的投资和消费专栏,于每周五在报纸及网络版以中英文双语同步发表。 2013年加入《华尔街日报》之前,顾蔚在路透工作十年,包括在香港用中英文写有关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专栏,和在纽约从事美国高科技公司和中国有关报道。顾蔚1998年在《第一财经》电视开始记者和编辑生涯。她是美国特许金融估量 师,拥有纽约大学经济新闻硕士学位。欢迎读者发送邮件至wei.gu@wsj.com或在评论栏中发表评论和建议,也可以在新浪微博上(顾蔚WeiGu)追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