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根据周围农田对污水的消纳能力,确定养殖规模
发展畜牧业生产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在考虑近期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着眼于长远利益。要根据当地环境容量和载畜量,按可持步发展战略确定相宜的生产规模,切忌盲目追求规模,贪大求洋,造成先污染再治理的劳民伤财的被动局面。目前,猪场粪污直接用于农田,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这就请求猪场的建设规模要与周围农田的粪污消纳能力相适应,按一样 施肥量(每667m2每茬10kg氮和磷)运算 ,一个万头猪场年排出的氮和磷,需至少333.33公顷年种两茬作物的农田进行消纳,如果是种植牧草和蔬菜,频繁对割,消纳的粪污量可成倍增加 。因此牧场之间的距离,要按照消纳粪污的土地面积和种植的品种来确定和布局。此外,猪场粪水与养鱼生产结合,综合利用,也可收来 良好成效。通过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和牧渔结合,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1.3 增强环保意识,科学设计,减少污水的排放
在现代化猪场建设中,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既要考虑先进的生产工艺,又要按照环保请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国内外对于大中型猪场粪污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二:一是综合利用,二是污水达标排放。对于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村庄和辽阔土地的单位,摘 用“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建设生态农业和保证农业可不断发展的好途径:否则,只有摘 用“污水达标排放”的方法、才能确保养猪业长期平稳的生存与发展。
大中型猪场一定要把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设计规划,在建场时一并实施,保证一定量的粪污存放能力,并且有防渗设施。在生产工艺上,既要摘 用世界上先进的饲养治理 技术,又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比如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水资源相对反乏,在规模猪场建设上可按照粪水分离工艺进行设计,将猪粪便单独收集,不摘 用水冲式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冲洗用水,继而减少污水的排放总量。
二、减少猪场排污量的营养措施
畜牧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猪的粪、尿和臭气以及动物机体内有害物质的残留,究其根源来自于饲料。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在生态饲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性能,并同时将畜牧业的污染减小来 最低限度,实现畜牧业的可不断发展。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l 添加合成氨基酸,减少氮的排泄量
按“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摘 用合成赖基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的平稳 ,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猪粪尿中氛的排出减少50%左右。有试验证明:猪饲料的利用率提高0.l%,养分的排泄量可下行3。3%;筛选消化率高的日粮可减少营养物质排泄5%;猪日粮中的粗蛋白每降低1%,氮和氨气的排泄量分别降低9%和8.6%,如果将日粮粗蛋白质含量由18%降低来 15%,即可将氮的排泄量降低25%。欧洲饲料添加剂基金会指出,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25%。除此之外,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通过调剂 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自仿生长繁育 ,对提禽饲料的利用率作用显然,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
2.2 添加植酸酶,减少磷的排泄量
猪排出的磷主要因为植物来源的饲料中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生猪价格,因此,植酸磷在体内几乎完全不被吸取 ,所以必须添加大量的无机磷,以满足猪生长所需。未被消化利用的磷则通过粪尿排出体外,严重污染了环境。而当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时,植酸磷可被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从而被吸取 。
以有效磷为基础配置日粮或者筛选有效磷含量高的原料,可以降低磷的排出,猪日粮中每降低0.05%的有效磷,磷的排泄量可降低8%;通过添加植酸酶等酶制剂提高谷物和油料作物饼粕中植酸磷的利用效率,也可减少磷的排泄量。有试验掩饰,在猪日粮中使用200~1000单位的植酸酶可以减少磷的排出量25%~50%,这被看作是降低磷排泄量的最有效的方法。
共3页 您在第2页 跳转来 页 本页共有1887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