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超市猪肉贵可以去养猪!”11月3日,湖北省据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做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魅力人文”讲座,他鼓励 现场三千多名学子估量 当前经济形势,毕业后勤奋创业。(《武汉晚报》)
静下心来仔细思索,不难发觉“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逻辑里的稚嫩 ,和“超市猪肉贵可以去养猪”想法对大学生的严重误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什么贵就干什么”仿佛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然而“猪肉贵就养猪”的推导性结论,却明显是经不起现实验证的。当下猪肉贵但养殖户却普遍埋怨 不赚钱的现实,恐怕已经是对教授说法的最好反证。
退一步说,根据物资供应与经济运行规律,贵贱不仅有其本身的相对性,亦存在着时间上的相对性。假如今天大家都一窝蜂地涌向贵的物资,齐刷刷地都养猪去,那三五个月后,生猪存栏量猛增,届时,肉价会是个什么结果,恐怕已经不言自明了。大蒜从“蒜你狠”来 “数你贱”的教训,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吗?
当然,教授不过是对大学生们打个比方,并不是鼓励 大家毕业以后都去养猪。如果猜测一下教授所说的话的善意,我们不难明白,一方面,他提倡大学生放下身段,不把养猪看成是低端产业;另一方面,他鼓励 大学生开阔眼界,勇于创业。然而,仅此良善目标而言,教授的比方也是有待商榷的。
第一 “什么贵就干什么”有点儿强盗逻辑。它忽略了大学生自身的技能素养、创业条件等原因,生猪行情,单纯地把大学生的就业观绑在贵与贱的分界线上,是一种不符合科学观念,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不利的“纸上谈兵”式理论说教。
其次“什么贵就干什么,猪肉贵就养猪”误导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今,拜金主义本已让社会发展、道德培育、诚信建设困难重重。而作为教授,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均尚具可塑性的大学生面前,不强调主动向上的社会认晓 观,只提什么贵什么贱,不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求职理念,却去误导他们“一切向贵看”、“一切向钱看”。如此火上浇油的言辞,与董藩教授“40岁没4000万别来见我”有着同样的教育浮躁与功利主义!
●刘鹏
(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