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猪养殖污染,是岛外溪流最主要污染源。为此,辖区溪流饱受污染困扰的同安,打响整治“第一枪”——生猪退养。 两个月前,本报推出的《追问厦门岛外溪流整治》系列报道,引起市民强烈共鸣,也引起了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器重。日前,..
生猪养殖污染,是岛外溪流最主要污染源。为此,辖区溪流饱受污染困扰的同安,打响整治“第一枪”——生猪退养。
两个月前,本报推出的《追问厦门岛外溪流整治》系列报道,引起市民强烈共鸣,也引起了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器重。日前,同安区委书记陈琛再次归应本报“溪流污染影响同安生活环境”报道,明确将从溪流整治入手全面推进“绮丽厦门”战略。
打响了“第一枪”的同安,将如何出招全面禁养生猪?两个多月过去,同安的溪流整治,又取得哪些实际进展?为此,昨日,导报记者再次走访了官浔溪、埭头溪等同安污染溪流。
近两百万头的生猪养殖,将全面撤离同安。
“你们没经验来 猪屎尿的臭味,我们被害苦了,政府要制定政策,而且要严厉执行,确保全面禁养……”两个月前,导报记者走访岛外溪流整治时,不少沿溪居民表达了如此唤 声。
而日前,一名来自新民镇社区的居民,又将类似的强烈唤 声,直接传达给了同安区区长。
让他欣慰的是,同安正式出台了《同安区生猪退养实施方案》。《方案》决定,在同安全区实施生猪退养。
此前,有舆论质疑,频繁退养,但同安辖区的生猪养殖规模却连续扩大。不过,此次同安有关方面均向导报记者明确表示,这次力度、决心空前,将坚定执行。为此,同安已专门召开全区生猪退养工作动员部署会,正式发布全面开展生猪养殖整治的通告,计划投入15亿元完成生猪退养工作。
同安区退养办主任、区委农办副主任陈育才介绍,分析投入的15亿元,对按请求完成退养的养殖业主给予发放生猪退养补助和奖励金。
为此,同安方面专门出台了生猪退养补助、奖励标准。比如,猪圈、治理 房、仓库等建筑物分别按其建筑面积框架结构(含装修)不高于120元/平方米、砖混结构(含装修)不高于90元/平方米、其他结构(含装修)不高于70元/平方米补助;生猪养殖密度按猪圈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头计,每头按不高于40元补助(包含生猪移 迁补助费和生猪销售市场差价补助)。
本报此前披露的最受畜牧养殖污染的官浔溪、埭头溪2条重点流域,是第一批生猪养殖退养点,将在明年2月底全面退养。
新闻追踪
垃圾少了,但污染“元凶”还在
两个月前,导报记者曾一次次走进同安又脏又臭的溪流,全面还原同安溪流的污染现状、追击幕后污染源。《追问厦门岛外溪流整治》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加速了同安溪流整治步伐。
两个多月过去,受污染的溪流,是否有好转?为此,导报记者昨日再次调查走访。
漂浮的垃圾,少了
大量的生活垃圾、死猪,曾让同安溪流,特别是官浔溪,养猪网,深受其害。
昨日导报记者走访官浔溪时注意来 ,溪流的垃圾已基本清理完毕。在官浔溪上游后宅社区段,两个月前,这里漂满垃圾,还有一袋袋死猪,臭气冲天。而现在,虽然水面上还漂着少许垃圾,但相比之前可以说好太多了。“我们自己花了几十万元,运走了几百车垃圾,才把村里2.9公里长的河段清理完。”后宅社区居委会主任林国轻带着导报记者沿溪流沿岸走了一圈,连连说这笔钱花得太值了。
但溪中的水仍旧 在发臭,这是为什么?林国轻说,上游的养猪场都还在,养猪场的污水还是往下排,污染源没有整治,他们的溪水只能仍旧 是臭的。
不过林国轻也告诉导报记者,最近从上游漂下来的死猪,少了很多,“听说上游也开始整治了”。
上游的猪圈还在
虽溪中垃圾被清理,但官浔溪最大的污染源还是在最上游的凤南农场。
昨日上午,导报记者越深入农场内的坂后村,空气中开始充满的牲畜臭味就越浓。终于,导报记者在一片养猪场的包围中找来 官浔溪。
往溪内望去,眼前的一切触目惊心——官浔溪上游已成了一片漆黑、又浓又臭的“化粪池”。
“农场里的化粪池太少太满了,根本无法消化污物。”凤南农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 ,目前,凤南农场已根据区里出台的方案,建立了4-6人的无害化处理专门队伍,定时派出车子来 农场内的4个村收集病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