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白宝俊孙秋英记者刘欣)从停止主伐来 全面停止森林商业性摘 伐,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成为林区每一名职工关怀 的话题。双丰局超前谋划,在家具业、黑木耳种殖、蓝莓种植、北药种植、营林生产、绿色农业等多个产业项目上大做文章,加快转型发展。 当记者深入各林场摘 访时,茂林林场种粮大户王志非常兴奋地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去年水稻收购价是每斤1.4元,我卖水稻的时候正赶上水稻每斤涨了5分钱。我这25公顷水稻田产水稻40多万斤,就多卖出了两万多元,现在大部分职工群众的旱田都改成了水田,水田变成了职工群众的致富田。”茂林林场是双丰局经济转型比较早的一个林场,依靠 广袤的土地资源,在伊春林区没有停止主伐时,林业局及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职工群众就已经在黑土地上开始种植着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现在各家各户使用的都是配套的农机具,伐木运材的工具都已成为久远的归忆了。 来来 燕安经营所,当问起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时,经营所的所长孔令军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我们燕安经营所地少人多,在全面停伐后,对我们的职工收入是有一定的影响。为费解决职工生活的问题,今年我们大力发展黑木耳种植,增加 生态猪和海兰白药蛋鸡的养殖规模,增加 职工人均非工资性收入。”绿凤居养殖合作社的李关华接着介绍来 ,“今春海兰白药蛋鸡的养殖规模扩大来 25000只,比去年增加 了1万只,解决职工就业14人,一年又多了100多万元收入。” 走进青林经营所,让你眼睛为之一亮的是“安康源养猪合作社”的牌匾。养猪大户陈志刚平静地告诉记者,“去年生猪出栏了500多头,效益一样 ,才挣了十多万元。”几年来,受生猪市场价格震荡的影响,为了降低养殖风险,他减少了生猪养殖数量,扩大了母猪养殖,以出售仔猪为主。为了扶持“安康源养猪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经营所主动积极为养殖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建立大牲畜疫病防治体系、免费发放疫苗等服务,为养殖户安全养殖上了一个技术保险,还为养殖户和谐 小额贷款,书写着“取猪经、搭猪台、唱猪戏、赚猪财”这篇大文章,带领 和引导职工群众以“安康源养猪合作社”为龙头,养猪网,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趋势发展,形成全局生猪养殖的“集约地、示范地、创富地”,生猪养殖有46户,年出栏15000头,产值2400万元。北药种植面积来 达2600亩,产值在1800万左右。 在双丰局里转一圈,我们发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职工致富增收的庞大引擎,多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双丰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新举措。截至2013年底,该局林下经济达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12%。在产业项目上,该局落地的生物质热电联产、蓝莓产业化建设、碳酸盐质玉石矿等项目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