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左)现场讲解农业晓 识。
新建大堰塘碧波荡漾
有机猪养殖场配套的粪便处理设备先进、完善。
□杨勇 陈雄伟 文/图
蛙鸣阵阵、白蝶翩翩。初夏的简阳市东溪镇双河村,生机盎然。
“周末的时候,经常有家长带小孩来栽秧、摘果,体验农耕。还有一些单位来预订了我们生产的有机米、有机小杂粮、粮食喂养的猪等。”5月26日,刚忙完水稻的栽插,该村支书、简阳市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显俊略显疲惫,话里却透着高兴。
为了满足双河村有机农产品消费群体扩大后的需求,今年该合作社不仅在本地发展了320亩有机稻,还同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梧桐村合作,在那边又发展了180亩。
作为全省第一个以合作社的方式发展有机农业的行政村,双河村近几年发展迅速、效果卓著,不仅受来 中央、省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还通过主动探索、摸准市场脉博,以有机拓商机、以销售带生产,带动全村实现整体推进,全力打造我省有机农业第一村。
抱团走出新路子
2010年,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村就曾引起轰动:通过资阳市科技特派员、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牵线搭桥,在省农科院土肥所专家吕世华的指导下,双河村应用吕世华研究成功的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不用农药化肥,成功种出有机稻。让农民惊奇 又开心的是,他们生产的第一袋10斤重的有机米,在庆丰收的拍卖会上,拍出了300元的高价,当年生产的有机米每斤卖来 了5元。
有别于全省其它地方以单家独户的方式发展有机农业,双河村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和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等的支持下,通过成立简阳市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组织全村的农户,共同发展。
会员种出的有机稻谷,现在合作社高的收成3元一斤,低的收成2.5元一斤,每亩节本增效800—1200元。种植有机稻更赚钱的事实,让村民们的观念逐步 得来 转变,在家种地的村民现在全部加入合作社,全村以种植有机稻为重点,并开始向村外扩展。
开春,双河村新修了一个13亩的大堰塘,现在一池碧水里点缀着荷叶,几只鸭子在水里轻巧 地游动觅食,“有了水源保证 ,不仅为有机农业发展打好基础,还可引来业主,发展农家乐。”李显俊说。
在旁边的菜地里,白蝶飞舞,莲花白上有菜青虫爬动,袁勇介绍:“有机蔬菜不用化肥和农药,这上面虽然有菜青虫,但它食 的都是外面的老叶子,根本不影响产量。”他边说边撕开菜青虫咬过的老叶,只见下面紧包着的嫩叶果然完好无损。
随手捧起一把泥土,里面散发着幽香 。这里种植的水稻,品种已由优质杂交稻转变为优质常规稻,因为常规稻是经过几千年自然筛选传下来的,适应能力好、抗病虫害能力非常强,是生产有机稻的最佳筛选,并且还可以自留种。在全国各地专家的支持下,他们这里引进了常规稻的红米、黑米和来自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香米品种,有的品种市场反映非常好,加工的米合作社对外卖来 8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我们通过试验,发觉沼液不仅能防治虫害,对防治病害还有一定成效。通过专家指导和自己摸索,应该说现在双河村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是越来越成熟。”袁勇介绍。
在简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存栏量80头的有机猪养殖场已经建成,并且还配套了大型沼气池、沼气储存罐、沼液储存池,“沼气可以接来 农户家里点灯煮饭,而那大量的沼液、沼渣,经过发酵处理后不含有害物质,可以用来生产更多、更好的有机农产品。”市上配套的这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备,让李显俊信心倍增。
有机农产品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