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晓峰 通讯员 刘宁
肋条肉7.58元/500克、排骨10元以内。 4月28日,在卜蜂莲花超市买肉的袁大妈挺高兴,肉价比许多时鲜蔬菜还便宜。
然而,海安高新区大里村有着10多年生猪养殖体会的杨传荣,看着养猪场400多头该出栏的生猪却高兴不起来,这价格咋一天天跌呢?
生猪价格一直被看作是农产品市场的晴雨表,从去年四季度起,生猪行情一路归落,生猪价格的“寒流”至今没有“归暖”的迹象。养猪人说,“猪周期”也变得让人看不懂了,这是咋的啦?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摘 访,以期帮助养殖户解惑。
一问猪价归落究竟为什么?
我市全年出栏500头生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约1300家,还有众多小养殖场和散养户。对养殖户来说,今年感觉比较难熬。
位于海安县墩头镇杜楼村10组的南通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存栏生猪4200头,1月至4月中旬共出售肥猪3700头。其中4月的售价为540元/50公斤,售价比去年同期下行近三成。
市农委调查显示,目前全市土三元商品猪平均售价为470-480元/50公斤,洋三元猪为520-550元/50公斤。按目前生猪价格,以100公斤运算 ,洋三元猪每头亏损约320元,土三元猪每头亏损约240元,土包猪每头亏损约280元。
猪肉价格一路归落,究竟为何?“2011年前后,生猪价格来 达较高的水平,养猪大有赚头,价格最高时售出一头肥猪可赚400-600元,在利好的刺激下,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连续增加 养殖规模,生猪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市农委畜牧兽医处处长杨云林说,从去年10月以来生猪行情一路归落,是新一轮“猪周期”的集中体现。“猪周期”是指猪肉价格的规律性变化。“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样 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 ——肉价归落——大量剔除 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养殖户们大多经历过“猪周期”。按照往年的体会和周期变化,今年应该处在价格上涨的曲线上。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认为,从全国而言,去年南方春季低温阴雨,小猪大量死亡,夏季生猪出栏量下行,这导致一些养猪户对市场走势判定 失误,普遍扩大规模、压栏惜售,以致秋后供应量大增。此外,国家答应部分肉制品加工企业从国外进口猪肉,国外较低的肉价加剧了归落幅度。从我市看,全市已持续两年饲养量超过800万头,已超过本地消费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二问越养越亏卖还是不卖?
生猪成长来 一定阶段,饲料转化率就会逐步 下行。常态情景下,生猪生长来 100公斤左右是最佳出栏期,然而在许多养猪场,150公斤左右的肥猪比比皆是。
卖还是不卖?面对每卖一头猪就亏300多元的市场行情,许多养殖户犹疑不决。海安高新区海北村养殖大户许云涛说,人总是要食 肉的,咬咬牙挺过这段时间,下半年或许就赚了,因此,他准备连续 补栏。在后市搏一把,这也是当下不少养殖户的心态。也有些养殖户企盼别人减少存栏量、剔除 母猪,自己能撑下去。
然而,真正要撑下去,需要靠资金和实力。对散养户来说,劳动成本低、饲料来源于田头,生猪价格,肥猪多养些时日再出栏压力不大,大规模养殖户资金实力雄厚,相较而言,中小规模养殖场在此次猪价归落中受来 的冲击最大。“分析近期肥猪价格仍将在低位运行,后市价格可能会反弹,但上涨幅度不会过大。”杨云林说,理由有四方面。
一是养殖户惜售,生猪存栏相对较大,肥猪货源平稳。二是猪肉收储成效不大。3月27日,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务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今年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电子竞价摘 购工作。但由于收储规模占国内生产量比重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生猪、猪肉供大于求的形势。三是国家加大对生猪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疫病风险降低,生猪死亡率下行。四是虽然目前生猪价格低迷,部分农户已在陆续剔除 代次多的母猪,但剔除 量不太大。据调查,全市1-3月母猪存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减反增。“我市摘 取活体收储的方式,主要用于保证 城市居民猪肉供应,每年的收储量在2.3万头。与每年800万头的饲养量相比是杯水车薪。 ”市商务局市场秩序处处长吴峰说。
杨云林建议,养殖户应把该出栏的肥猪适时出栏,避免养得越久,亏得越多。
三问走出“怪圈”该做些什么?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一年赚、一年平、一年赔,“猪周期”怪圈困扰养猪户已久,一些养殖户把养猪当作炒股一样“赌行情”。要走出“怪圈”,该做些什么?
专家认为,“猪周期”的影响原因包括市场需求、生猪疾病等,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在生猪价格历次震荡中,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猜测 能力,经常是随生猪价格的涨跌,或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退出生产。疾病对养猪产业震荡也有庞大影响。 2006年下半年、2010年冬季来 2011年春季,我国一些省份发生的猪病导致生猪供应减少,大大推动了猪肉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