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全国各省区市猪肉价格均呈大幅下行态势,猪粮比价“破五”进入红色预警区域。业内人士指出,迄今为止,全国猪肉价格已降至3年以来的最低点,养殖户进入深度亏损阶段,亏损程度已经达来 15年来最严重。
2012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随着饮食习惯的转变,再加上团体消费需求大幅降低,生猪市场需求减少。与此同时,生猪存栏量却大幅上升,导致出栏量大增,生猪市场涌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产能过剩造成了猪肉卖出白菜价的后果。
众所周晓 ,“猪贱伤农、肉贵伤民”。
如何应付“猪周期”的困局?这就需要尽早建立起完善的生猪行业调控机制。根据国内猪肉价格近几年的震荡状况估量 ,造成猪肉大起大落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饲料成本上升,二是养殖户卖猪价格提不上去。为什么会涌现这些现象?看一看国际投行常年大量收购国内养猪场的惯用手法吧:先是饲料大涨(玉米定价权已与 “国际接轨”),接着猪场倒闭(饲料价格短期不平稳、长期上涨,猪肉价格不自主,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最后便宜收购(加速产业被集中垄断)。而企业规模化养殖对农户散养的加速替代和挤压,最终导致了“猪周期”的困局。
生猪价格震荡多次,不仅使生猪生产者、猪肉加工和流通企业面临着无法归避的风险,而且还严重制约了生猪的品种改良、规模化与标准化养殖和猪肉深加工增值产业化的进程。为了破解“猪周期”的困局,以下措施需着重考虑:
一是从源头挠 起,加快生猪产业链整合,开展新型产业合作经营,实行生猪规模化养殖和订单式生产,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价格震荡。尽管供求原因影响来 猪肉价格,回根结底,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原因是造成近几年来猪肉价格大涨后又大跌周期震荡的主要因素。由于规模化生猪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优势显然,因此,把目前一家一户小农散养方式集中起来,构建“效益+质量+规模”的生产经营模式,乃大势所趋。可以猜测 的是,经过这几年市场的大起大落,一家一户的生猪养殖方式会向养殖大户、养殖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等逐步 集中,这也契合了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趋势。
二是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主动作用,进一步完善补贴、收储等具体调控手段,有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规律性震荡。比如,国家调控要设定一定的存栏数量规模反常 是能繁母猪数量,低于这一规模就给予补贴,高于这一规模就减少或取消补贴。为确保生猪生产稳固 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调控政策。目前,调控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市场信息预警引导养殖户根据行情变化自主调整养殖结构和数量;二是通过猪肉收储、活体储备和冻肉投放干预猪肉市场价格。当然,每一时期的猪价都是其构成原因各方博弈的结果,而供求关系、生猪数量又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今年的归落主要动力却是来自于供应水平的增加 。政府调控猪市的原则不是改变市场周期,其关键点是把握 好调控时机和度。
三是保险(放心保)机构应加快建立与完善生猪保险体系,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当前的生猪养殖可以说是效益与风险并存。灾害天气的发生,疫病难以有效控制,都使养殖户心存疑虑。目前,湖北、北京、四川、辽宁等地开始探索实施生猪价格政策性保险(放心保)试点。比如,去年5月,北京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顺义区启动,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与顺义区生猪养殖户代表签署了全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第一单,这也是保险业在应付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价格震荡和养殖业风险方面作出的全新尝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猪粮比价为参照系,生猪行情,单头猪的保险金额为 1200元,保费只需要12元,在扣除财政补贴之后,养殖户每头猪仅需要交保费2.4元。在保险期内,如果平均猪粮比价低于6:1,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给予养殖户赔偿。但一些生猪养殖企业人士表示,由于生猪养殖产业集约化程度和治理 水平低,行业发展不平稳,目前推广价格保险试点的可能性较小。对于整个生猪产业而言,保险的推动与保证 作用还有很多可发挥的余地。
四是尽快制定出生猪行业的各项标准,早日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利用市场化手段为产业提供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工具,这将是平稳生猪生产与消费,促进生猪产业可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了生猪期货,期货的价格发觉功能就可以给市场带来更多的远期价格参考,这样养殖户不必盲目补栏,用市场手段调剂 市场,有利于加强竞争、剔除 落后产能,有利于生猪产业整合,市场调剂 功能与政策调剂 机制结合,更有利于产业发展。这一方面可以减少价格的震荡,养殖户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归避价格风险,增加 收入;另一方面,生猪期货还可以促进生猪出口,从而增加 生猪主产区农民的收入。说来 底,生猪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手段,是实现农户和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好办法,能帮助养殖户、屠宰厂、加工企业有效规避价格震荡风险,锁定预期利润;更可以吸引更多各层次的投资者主动入市参与交易,活跃期货市场。专家指出,当前应鼓励 屠宰、养殖大型企业参与大宗饲料原料期货市场和生猪电子交易,以培养市场厚度,增强期货市场价格发觉和套期保值功能;主动培养和发展生猪期货的机构投资者,建立完善、合理的投资者结构,为中国生猪期货的适时推出和不断平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