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在珠海斗门区和金湾区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农民尝来 了农业机械化的甘头,真正地把握 了致富的金锁匙。
网管式增氧机提升养殖水平
水产养殖是当前珠海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商品化程度较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较好的产业。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已广泛使用鱼塘增氧机和水泵,至今全市拥有水产养殖增氧机、水泵近3万台套,增氧作业面积占池塘养殖水面面积的80%以上。
在斗门白蕉冲口村,水产养殖户杜呀仔告诉记者,他2002年承包了20亩水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在没装网管式增氧机前,用的是6台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每月电费约4800元。后来在市、区农机部门的支持下,鱼塘增装了2台网管式增氧机,每月电费在2400元左右,养猪网,节省电费50%。同时,由于增氧成效得来 有效的改善,加大了投放密度,产量增加 收入也比以前多4万元左右。
今年,白蕉镇新四村东成队的何丙华承包二口鱼塘共14亩(水面12亩)养殖罗氏虾,通过加用2套网管式增氧机后,每口鱼塘每月能节约电费约500元,平均每亩每月节省电费在80元左右(电价0.63元/度)。
市农机所技术人员对记者说,目前珠海市共有水产养殖面积32万亩左右,其中需要用增氧机来增氧的虾塘面积约8万亩,如果都装用网管式增氧机,不算上增产部分,单用电量每月就可节约1040万度,折合电费624万元,社会及经济网站效益相当显著。
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专业户
斗门区从1999年开始引进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目前已推广了90多台收割机,并出现不少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专业户,斗门镇新乡村李根效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在斗门镇大环村田头,记者找来 了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专业户李根效,他正与司机们分别驾着几台联合收割机为当地的农民收割晚稻。他原是一位在新乡村卖猪肉的小贩,平日早上卖猪肉,中午后就无事可做。1999年2月,市、区政府提供补贴,鼓励 农民购买水稻联合收割机,李根效决定试一试,自筹21700元(政府已补贴)购买了一台珠江-1.5B型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为农户开展有偿服务。他说,水稻机械收割较人手收成 缺失 率低,每亩可多收10-20公斤稻谷,可增收30元左右;再加上机割成本比人工收割节约30元,两项合计共能增收60元,因此很受农户的欢迎。当年两造共收割600多亩,总收入3万元,扣除人工、油料、修理等支出外,当年就基本收归购机的投入资金,从第三造起就有盈利润了。
李根效尝来 甘头后信心大增,连续增加 资金投入,现已拥有7台联合收割机(其中国产机5台,进口机2台),有17人组成的专业收割队。按推算今年机割的有偿收入可超10万元,纯收入可达7万元。
李根效不但为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作出奉献,为个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广大的农机户树立了楷模,是珠海市购买农业机械经营致富的一个成功例子。
记者将机械收割与人工收割作了一个对比:亩产按350千克运算 ,全市的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4万亩,机收率按50%运算 ,可减少缺失 1715000千克。如果全部用机械收割,单收割一项每年可为农民增收630万元。
小小微耕机种菜效率高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珠海市蔬菜的种植面积近年大幅攀升。然而蔬菜种植的手段仍相当落后,使用的还是牛耕人锄的整地方法,工作效率十分低下。针对这个实际情景,市、区农机推广部门引进了适合珠海市土质使用的合盛牌微耕机,并纳入市财政专项资金补贴计划中,鼓励 种菜的农民购买使用。
记者在白藤湖无公害蔬菜基地看来 ,这种微耕机操作简易、重量轻、效率高,1台机一天可耕地5至8亩,约为人力的20倍,有广泛的适应性,能用于旱地、水田、果园、菜地、大棚等多种农艺作业。据费解,微耕机一经推广,便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申请购机者川流不息 。红旗镇湖东一农户陈锡坚的经验最深:开始他尝试购买了1台微耕机,使用后觉得成效非常好,之后一口气再购进3台,并聘请机手开机专门为周围菜农耕整菜地服务,耕季时节月收入最高可超过万元,短短的一个耕季便收归所有投入。如今,陈锡坚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专业户。
微耕机的推广使用,大大促进了当地菜农购机和种菜的主动性,来 目前为止,全市共推广微耕机110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微喷灌技术种香蕉潜力大
珠海市香蕉种植面积约4万亩,但大多数还摘 用较传统的漫灌或人手浇灌,生产方式很落后,产量和质量都不高。去年开始,在市、区农机部门的扶持下,部分农户已开始摘 用低压微喷灌技术进行浇灌。
斗门鹤洲北垦区吕悦恒主任向记者介绍,鹤洲北种有1万亩香蕉,经过蕉农们的实践,摘 用低压微喷灌技术有几大好处:一可以随时按人意图开关以改变蕉园小气温;二可以控制水源的卫生状况,能有效切断蕉园病毒和微生物的交叉传播;三是这种灌淋方式决定了地下水位可以降低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香蕉根系深扎,有利于提高产量。据测每亩可增产200-300千克,以每斤0.8-1元算,可增收500元左右;四可以节约劳力投入。
蕉农梁友胜在他的蕉园里甘滋滋地对记者说,“种蕉要讲究科技,我家今年种了40亩香蕉,摘 用了低压微喷灌技术后,产量提高了,香蕉的品质也很靓,卖的价钱也高了,估量 今年有8万元的收入。”
市农机所所长黄诤与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全部能摘 用该项技术,全市有4万多亩香蕉,蕉农每年就可增收2000万元。(编辑:李美仪)
作者:记者叶良生
【编辑信箱】【】
下一条 珠海市人大代表赴文化局调研推进行政许可法实施 
相关新闻
· 省人大代表关注金湾区农业职工危房改造工作 2004-12-01 09:33:35
· 桩机轰鸣改造危房 金湾1500户农业职工将迁新居 2004-11-09 15:53:19
· 珠海农业经贸洽谈会20个项目昨签约 2004-10-19 10:35:39
·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珠海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2004-10-19 10:39:52
· 斗门围垦公司被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004-09-07 08:58:49
· 两国农业园艺合作论坛 中澳专家在珠切磋园艺 2004-07-25 10:29:35
· 马来西亚农业部长赞许珠海养殖成果 2004-05-27 10:07:18
· 上半年珠海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纯收入增长10% 2004-06-29 1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