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模才能筑就致富路
2013年04月08日09:38
【字号 】
江西省鹰潭市志强猪场离市区大约一公里左右,有种猪150头,存栏猪1000头,在鹰潭是中小规模。日前,笔者走访了这个养猪场,听老板李外光讲述他眼中的黄浦江“死猪”事件。
李外光今年四十岁出头,因为曾经做过兽医,因此比普通养猪户多了不少优势。笔者见来 他时,他正在和几个工人一起清扫猪栏里的猪粪,聊起黄浦江的“死猪”事件,他告诉笔者:“要探讨‘死猪’事件的深层次因素,那可能一个上午都聊不完,内容太多了,养猪论坛 ,怕你一下听不明白,消化不了。”
笔者笑道:“那您就挑几个主要的说吧。”
“养猪业主散养多,没有形成规模是主要因素。很多农户都会利用农闲时间养猪,但是数量不多,一样 不会超过10头,由于没有丰富的防疫及治疗生猪疾病的体会,也没有实力聘请兽医,造成生猪病死率较高。2006年鹰潭地区信江、白塔河两大河流也曾漂流过大量死猪。不过那一年我的猪死得不算多”。李外光笑了起来。
“现在不是成立了很多生猪合作社吗?为什么还没形成规模?”笔者觉得奇异。
一听来 “生猪合作社”,李外光不禁摇头:“现在生猪合作社做得好的不多,功能作用得不来 很好的发挥。生猪合作社按章程一样 都要帮助成员做好育种、饲料供应、疾病防治、集中销售等工作,但一些合作社基本是处于瘫痪状态,有名无实,唯独的功能就是可以以合作社的名义向政府部门要一些专项资金,而受益者只是合作社的领导层,大多数普通成员没有得来 什么好处。我参加合作社快五年了,几乎没有得来 合作社任何帮助。”
说起病死猪的因素,李外光坦言,南方一二月份阴冷、潮湿,却基本没有集中供暖,在冰冷 的气温下一些抗击力较低的猪,确实容易生病死亡。
“政府对病死猪不是有补贴吗?为什么养殖户还要往江里扔?”面对笔者的不解,李外光说明道:“鹰潭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每头补贴60元,但是部分养猪户由于申报程序纷杂 ,补贴不能按期来 位等因素,往往是自行处理。甚至有少数养猪户在领取来 了补贴款后还将病死猪售给不法商贩。销售病死猪利润大,违法成本低,如果没有严厉的监控措施,从事病死猪收购、加工、销售的不法分子就会越来越多,渠道也越来越广。偶然突击加大打击力度,这些人就会闻风将收购来的病死猪大量扔进河流,造成污染。”
听来 这一说明,笔者问李外光,如果政府加大了执法力度,他会不会扩大养猪事业。
“不一定,现在生猪市场供给过剩,生猪价格暴涨暴跌。鹰潭地区2011年毛猪价为20元/公斤,2012年毛猪价跌至最低13元/公斤。而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利润不高且没有保证 ,很多农户养殖主动性都不高,对于生猪防疫及治疗更是持消极态度,不愿花太多精力。”
李外光和几个工人打扫完生猪栏,带笔者来来 猪场后院。“其实处理病死猪可以用生物循环的方法,既方便又实惠。”李外光指着后院的两口池塘告诉笔者,他在塘里养了一些以腐食为生的非洲鲢鱼和毛蟹,都是处理病死猪的好帮手。“养猪也是有学问的,只要用得巧,就可以变废为宝。我现在的理想就是渴望 我猪场的工人熟悉养猪的技巧,好让我腾出时间多做些辅导工作,教会周围的养殖户,让更多的人学会科学养猪,减少生猪的病死率,养猪就一定能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路。”李外光最后说。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