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上记载着这样一个名字——武陵。
历史延续了几千年,由于受交通、自然等制约,让武陵山沉静在大山深处。贫困,也成了这里群众戴在头上的“紧箍咒”。但是,这里秀美的山川河流,多彩的民族文化,正转化成后天优势。进入新世纪,随着扶贫开发深入推进,这个横跨湘、鄂、渝、黔四省市的尤其 连片困难区域,上演了一场突围的大幕。时间定格在2011年11月15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土家、苗、侗等30多个少数民族3600多万人赶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翻开地图,可以含糊地看来 “武陵山片区”所属的范畴是由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区的71个县级行政单位组成。在湖南的版图上,涉及来 37个县市区。每个县都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相应优待 政策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连续勾勒出农民致富和产业发展的雄伟 蓝
旅行开发红火了
吉首市矮寨镇德夯苗寨曾是全市最贫困的苗寨,人平年收入不来 150元,全村上40岁以上的光棍汉就50多个。开发旅行仅仅10余年,人平年收入来 达3000多元,全村有存款的农户占92%,已成为全市最富裕的村和全州十大小康示范村。旅行开发让湘西土家苗寨走向了富裕之路。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黄金周,湘西州各景区不断火爆,旅行人次和旅行总收入创历史新高。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州共接待游客126.81万人次,同比增长46.4%;实现旅行综合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77.8%。
“奇妙 湘西”旅行形象因矮寨大桥通车、德夯大峡谷走钢丝、矮寨大桥国际低空跳伞等活动的举办,旅行声名鹊起,产生了“奇妙 湘西”古城古镇、自然山水、度假休闲、民族文化深度体验等旅行强盛磁场效应,因而倍受游客亲睐。旅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山区种、养殖业等系列相关产业,拓宽了山区农民的增收渠道。
生猪、黄牛发展了
保靖县毛沟镇田家村农民田仁全,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2008年归乡倾其所有筹建万头无公害生猪养殖场,由于缺乏技术、不善治理 ,持续两年亏损100余万元。畜牧部门积极派出技术人员上门传授技术,物价部门派出专业人员上门对饲料、成本、销售价格预算指导,使田仁全一举摘掉了“亏损百万”的帽子,去年出栏1000余头,收入100多万元,2012年出栏将超去年两倍,主动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养猪的热情。
湘西自治州畜牧水产局局长向远忠深有感触,湘西州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全州经济增长的一大工程来挠 ,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体会。今年前三季度,出栏生猪88.5万头、出栏黄牛8.1万头、出栏山羊23.4万只、出笼家禽451.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38%、2.4%、8.7%、2.36%。有效地提高了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标准化规模养殖得来 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州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1102户,其中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7个,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45%。扶持发展牛羊规模养殖大户4603户,建立牛羊生态养殖小区8个,出现了湖南省最大的山羊和黄牛养殖大户。
茶叶、百合走俏了
保靖县是全国最大的黄金茶生产基地。座落在黄金茶基地的夯吉村是湘西自治州委书记何泽中扶贫联系点,在原有的黄金茶园基地上准备再扩种130亩。何泽中在村里与村民同食 同住同劳动,促膝谈心时强调,集体经济茶园要公司化运作,以良好的机制确保收入平稳。
为开发好黄金茶这一“绿色金矿”,葫芦镇傍海村村民石金贵,发动240户村民组建成“保靖县金贵生态茶叶产销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的质量治理 体系,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不再像过去单打独斗为产销而发愁,年产值将增加 来 2300万以上,户平可达10万元。合作社成立前傍海村240户农民茶叶年产值只有1380万元, 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合作社组织社员培训、学习,邀请专家授课,现场指导,使茶叶产量提高,茶质色香统一,质量得来 保证。推动了茶叶产业朝科学化、现代化、品牌化的趋势发展。截止目前,已有10家龙头企业、12家合作社参与黄金茶产供销一体化开发,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黄金茶专卖店33家。全县黄金茶种植面积达3.64万亩,可摘 茶园面积超过1.63万亩,种植范畴覆盖48个村5500多户3.25万人,今年产量将达180吨,产值1.26亿元。仅此一项人平增收可超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