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6月12日,四川成都市彭州金猪农业园养殖人员展现 园内繁育的不同猪种。 四川生猪预警系统观测数据显示,养殖亏损仍在加剧,如今出栏肉猪价格每斤6.5元左右,猪肉零售均价也一度重归个位数时代。目前川内大多数养殖户亏损已达每头300元,个别地方甚至超过500元,成为15年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季。
6月23日,面对记者的来访,罗江县兴盛 生猪养殖专合社理事长黄盛平叹了口气。他说,5月初的行情突起来 月底的动摇下跌,对于渠道有限、信息滞后的他们而言,“似乎是局外人看了一场戏。”
有媒体报道,与中小规模户不同,在5月猪肉价格大涨之前,养猪论坛 ,双汇满仓收购生猪,价格大涨时刚好出货,关于大企业联手做局的传闻立马见诸报端。很快,又有业界人士估量 ,双汇的主营业务是肉制品加工,无论猪价高低,都需要储备生猪作为原料,外界猜测并不靠谱。
但无论如何,在市场浪潮中,往往只有大企业可以保持下来,中小规模户的有心无力越来越显然。难道生猪产业的格局真的已经变了吗?从记者调查来看,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而养殖户面临的逆境,是变革洗牌期不可避免的阵痛。
规模化行业高效运转的必经之路
记者从三台县获悉,当地畜牧部门曾在一个多月前针对本地农户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农户中仅有25%左右尚在养猪。该县从2003年开始养猪的规模场户已基本退出,现存养殖户大多在2007年进入,已属较大规模的第三批。“就这部分,也是摇摇欲坠。”三台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赖燕说,今年以来不断低迷的行情是促使养殖户退出的直接因素,“还有消费结构变化、信息不足、收储企业单边杀价、养殖治污成本增加 ……不利原因真不少。不是腰板硬的业主,多半扛不住。”
在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猪研究所所长吕学斌看来,如今的生猪养殖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养猪业,“原先 门槛低,现在社会和资本的关注度都高,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进入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