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日,猪价震荡涌现了罕见的过山车现象,这种形似闹剧般的涨幅归落现象让整个养殖行业都为之侧目。面对变幻莫测的猪市,价值规律宛若失效了一样 ,众多养殖户变成了对结果一无所晓 的赌徒,在买定离手之后便怀着忐忑的心苦苦挣扎等待。作为食品体系中极具影响力的肉食品,猪肉的涨跌牵涉重大,是行业规范整顿的重要对象。一直以来,行业内部被无形、有形的两双大手已整得焦头烂额,孰料最近又有第三只手--“咸猪手”插了进来。业界传的沸沸扬扬,此次猪价“异动”,是因为金锣、中粮、双汇、温氏等巨头操控价格的缘故,当事企业自然跳出来否认,但行业精英们根据基本面等信息所估量 出的数据,仿佛对他们的归答并不买账,这场猪价异动所导致的风波,此刻真正演变成为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大戏,其中所涉及的种种戏剧要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jT9中国养猪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猪市如股市,此消彼长中,有人“红”了,自然也有人“绿”了。而在这其中,无论行业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始终保持 着“绿”意盎然之姿势的,当数勤勤恳恳的养殖户们。如若能将“养猪那些事儿”也编撰成册的话,那么养殖户们的故事,大抵便是一部令人心酸的血泪史了。俗语有云:谷贱伤农。时下三公消费的削减、节俭之风的提倡均抑制了猪肉的终端消费;再加上大批投资者开始进军养猪行业(据费解:日前,中粮大手笔开始投资养猪,建设大型现代化生猪养猪场和食品加工厂),猪源整体供过于求。产能严重过剩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猪肉价格的集体归落,养殖户面临亏本的危机。那么,在猪价上涨的情景下,养殖户就赚大钱了么?实际上情景也并非如此。此次猪价暴涨,有些消费者不明就里,暗骂养殖户黑心,殊不晓 生猪出栏后,猪肉的价格则完全由屠宰场来定,养殖户辛苦劳累半年,在价格上却并没有发言权。就如旧社会进城粜米的农户一样 ,谷价的高低,自己说了不算,那是人东家定的。在屠宰场与养殖户的场场较量中,前者总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
除了在外部价格议定方面养殖户处于劣势地位外,在内部经营上,其同样面临着重重困难。饲料价格、种猪配种、疫情防护、养殖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都是养殖户必须时刻关注的大问题,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些方面的状况却并不乐观。
最近在本行业中吵得火热的“养猪户写给大北农邵博士的一封求助信”,便直观突出的掩饰了一个目前对于养殖户来说十分严肃 的现实问题:生猪收购价格不平稳,猪饲料价格却一直上涨,成本的攀升使他们心中备感压力。据调查,6月份第1周,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4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8%,同比上涨0.4%。全国豆粕平均价格4.1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2%,同比下行2.3%。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33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涨1.5%。而这,还仅仅只是饲料价格上涨大潮中的一撇小浪花而已。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品种原因对生产效益的奉献率占来 40%左右,其对于养猪生产水平的影响力,于此可见一斑。但在育种工作方面,中国仍旧 是种猪进口大国,对于在原理上来讲实际非常简单的育种工作,养殖户并不器重,而是仅仅依靠进口方式培养。另一方面,种猪企业在培养种猪时偏向表型选育,却往往忽略了父母系的配合力选育,导致了选种工作的趋势性失误。
在兽药领域,除了抗生素的滥用之外,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养殖户中间充斥着“治大于防”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现在流动于行业市场中的大部分兽药都是以治疗为主的药物。但由于防护不周等因素,致使疫情发生,生猪开始死亡,猪场陷入大面积瘫痪,则为时晚也。此外, 兽药的疗效还建立在产品的质量基础之上,目前,因为兽药原料价格的上涨,很多兽药企业不认真钻研科研压缩成本,反而投靠各种营销公司来诊断估量 以求得短时间内翻身获益。更有甚者,投机取巧,生产假冒伪劣兽药。这就需要行政政策对市场治理 的力度近一步加强。
“养猪亏损主要因素不是饲料价格,而是养猪技术和饲养治理 的落后。”这是业内人士对自5月份猪价涨幅以来,养猪网,大连养殖户仍旧 不断亏损因素的估量 。尽管大连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但养殖技术不高,致使成本居高不下。大连养猪行业已经来 了必须提高养殖水平的新阶段。规模化养殖尚且如此,何况小散户养殖。据费解,现下我国的养殖户依然以小散户为主体,这从客观上便极大限制了行业高端技术与规模治理 方式的引进与实施。中国的养猪行业想要整体步入规模化、技术化的治理 模式,前路还很漫长。
那么,面对如此严肃 的形势,养殖户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吗?养猪的春天还会来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