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养猪场,给人的固有印象是:猪儿扎堆,粪尿遍地,臭味呛鼻,难以忍耐。不过,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了“老皇历”。如今,京郊很多生猪住进了智能化猪舍,过上了生态环保的新生活,猪场污水排放量也较以往减少了50%以上。
记者27日在大兴区礼贤镇田家营村奥天农场费解来 ,该农场存栏生猪1万多头,年出栏2万多头,每年可节水5万立方米。
步入养猪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特洁净,一排排白墙蓝瓦的猪舍掩映在绿树中,在这里看不见污水横流,闻不来 猪粪恶臭,传统的养猪场景在这里得来 彻底改变。 记者经过严厉消毒,在经理李金英的带领 下来来 猪舍,只见一头头活泼、洁净的小猪在圈舍里走来走去。“我们这是生态养猪,猪舍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饮水、排 泄各有各的区域。”顺着李金英手指的趋势看过去,可见“厕所”的地面改为漏缝地板,粪便可通过缝隙直接掉入下方的池子里,省水又省工。
对于猪场的变化,猪场工人李海江最有发言权。“以前1名工人顶多治理 一栋猪舍,每天都要拉着水管冲洗一次猪粪,如今这种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 舍,省事不少,1个人能治理 3栋猪舍,也较传统养猪节水50%以上。”老李说,除了猪舍每年能节水五万立方米外,他们还在猪舍外建起了一大三小共四个集雨 池,总容量达5万立方米。下雨时,猪舍屋顶的雨水会流来 屋檐下安装的一排水沟里,再顺着水管聚拢来 地下的集雨池中。去年,猪场的集雨池共收集雨水近1万立 方米,全部用于泡猪粪、制沼气。
市畜牧业环境观测站副站长吴迪梅介绍说,像这样的智能化生态养猪场,京郊已建起10个示范点,并将在大 兴、平谷、怀柔和密云等区县进行推广。同时,今年,该站还将推广猪舍节水型饮水器,当水位低于出水口时,系统可自动补水;水位高于出水口则停止供水,使饮 水器水位始终保持 在一定水平,生猪价格,从点滴做起,节省用水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