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德州频道10月6日讯 “以前农闲时候打牌饮 酒,而今猫在农村书屋充电,学来 的晓 识用来 耕作、养殖,我们不再是低素养、低文化的农民了。 ”德州经济开发区章风英道出了广大农民的心声,落实农村书屋这样的小举措,成为了和谐社区的大作为。
在人们最初的印象里,图书馆、阅览室只存在于城市和学校,和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毫无关系。有谁会想来 ,仅仅几年时间村民们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屋,成了令人仰慕的“文化人”!
郭泽义是远近著名 的养猪专业户,最初养猪完全靠自己摸索,遇来 过很多坎坷,造成了不少缺失 。他感叹:都是食 了没文化亏呀!自从“农家书屋”落户社区,郭泽义心里乐开了花,他没事就往书屋跑,借阅各类有关养殖方面的书籍和光盘。半年多以来,他依靠 “农家书屋”,扩大规模,改良品种,科学养殖。如今,他养的猪成本低了,生病少了,肉质好了,效益也高了。他还搞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养殖带动种植,种植促进养殖,逢人就说:这叫“绿色养殖”。谈来 今后打算时,他说:“多亏了农家书屋给我提供了技术,以后还歹多读书,不仅发展自家,还要带动乡亲致富。 ”
今年,德州经济开发区长河街道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挠 ,将“农家书屋”推广来 各个社区,簸箕刘、赵辛、岳庄三个社区新添置了养殖、文艺、幼儿等新版图书3672余册,影视光盘120余张。同时,与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文化大院有机结合,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提高了“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农家书屋的铺开,迅速点燃了村民读书、学习科学文化晓 识的热情,掀起了全民读书的热潮。对村民们来说,以前种地就是凭体会,也不费解新的农业技术,现在书屋提供了不少实用技术书籍。有事没事都来书屋“充充电”,把握 科学种田晓 识,已成为许多村民的习惯。
正是有了农家书屋,长河街道部分社区的小麦、玉米、棉花年产量上百万公斤,乡村特色养殖中心、李船头棉花种植基地、芦家河林地等一大批特色种养专业户更是取得了喜人的经济效益。现在人们手里有钱了,村民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越发和谐。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在农家书屋里,养猪网,也经常看来 孩子们的身影。岳庄新村的学校就在居委会隔壁,一来 放学时间,就可以看来 一群孩子高兴地来来 书屋,品读属于他们的课外书。各种世界名著、童话故事、科普书籍等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认晓 力。农家书屋使书香飘逸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科技与实惠,愿那阵阵墨香造福更多百姓!(王梦雨 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