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
春节过后,生猪市场出栏价格全国范畴内涌现不断归落,跌速创十年来最快,猪粮比价前期已跌至红色区域,进入5:1的深度亏损区(猪粮比价6:1为盈亏平稳 点,6:1—5.5:1之间为蓝色区域,5.5:1—5:1之间为黄色区域,来 达5:1时进入红色区域),为缓解生猪价格快速归落和生产压力,保证市场供给,有效保护 养殖户的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7日宣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同时启动猪肉收储,渴望 通过政府调控遏制生猪价格进一步下滑的方向,前期来看,成效不显然,生猪出栏价格下降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虽然近日生猪出栏价格开始反弹,但生猪养殖场(户)严重亏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粮猪安天下”,生猪生产常态与否,关系来 千家万户,关系来 国计民生,是我们必须高度器重且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生猪市场价格已完全放开,由市场根据需求自行调剂 ,但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帮助养殖场(户)尽快摆脱目前的艰巨 处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信息、养殖技术、科学治理 、疾病防控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开展生产自救。
目前生猪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生猪生产出现 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但通过市场观测估量 ,走访调查发觉,近年来,生猪生产效益受市场价格大幅震荡、成本刚性上升等原因影响,生猪养殖收益呈规律性变化,效益极不平稳,风险较大。养殖规模小,过于分散,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还存在很多问题,养猪论坛 ,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探讨和研究解决。
1、生猪养殖业存在信息不对称。
一个是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个是“小养殖”与“大市场”的生产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县生猪养殖业信息体系建设没有一个全县统一的信息网络。各部门之间的生猪养殖信息没有联网,不利于沟通和科学决策。其次也没有统一的信息摘 集布点。各部门布点、摘 点的密度不同,得出的数据也不同,影响了数据的科学性,也难于把握 生猪养殖业的准确动态,养殖户不能准确把握 市场信息,缺乏科学判定 市场动态的能力。
2、农村空栏户较多。由于养猪收益不平稳,加上部分养殖户生产与价格信息不灵,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时间、出栏时间把握不准等种种因素,加之今年生猪价格不断低迷,导致养猪户严重亏损,为降低缺失 ,纷纷抛售小猪、宰杀母猪,造成空栏。
3、出栏价格震荡大。生猪生产效益的高低,直接原因是出栏价格,出栏价格越高,净收益就越多,效益就越好。反之,则效益就低,甚至亏本。而目前生猪价格主要依托 市场调剂 ,散养户不能把握 市场价格,猪养的多,价格降下来了,养猪户只有大量减少饲养头数,有的甚至剔除 母猪。一旦价格涨了,可存栏又少了,没有猪卖,形成恶性循环,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利可图时一哄而上,无利可图时一哄而散,直接加剧了生猪价格震荡的幅度。无良性发展的能力,只能跟着感觉走。
4、养殖成本上升快。与生猪价格不断归落相比,而养殖所需的饲料、人工费、运输费、防疫费、药品费、水电费等成本均有较大幅度上涨,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前期养殖户每卖1头猪,亏损在100元至200元不等。
5、科技含量不够高。多年来,养猪业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较低,生猪养殖过于分散,产业化水平太低。多数养殖户仍摘 用传统的饲养方式,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治理 体系。饲养、治理 、防疫、治疗水平不高,标准化养殖技术没有得来 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的计策
针对当前生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市场价格观测监管的角度出发,浅谈促进养殖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计策 ,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须在以下几方面摘 取措施:
1、建立统一的市场信息发布渠道。
要准确把握 生猪养殖业动态信息,长期来看,必须在各乡镇有一支高素养的信息队伍或专职信息员,在行政村设兼职信息员,负责信息摘 集报送工作,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需要资金投入,也得加强培训,更需要国家专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短期来看,应该建立一个由畜牧局牵头,财政局、发改局、商务局、物价局、农业局等部门组成的生猪养殖业信息网络,完善信息摘 集功能,定期按月份、季度、年度分别公开生猪存栏数量,估量 并公开生猪周期和市场价格,及时公开生猪疫情并有效防止,为生猪养殖场(户)提供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猪病预防等系统服务,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信息支撑和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持。
2、强化需求与价格猜测 预警,实现生猪生产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