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潘建勇
□特约记者 潘建勇
核桃树林里,色彩斑斓的土鸡土鸭扑棱着翅膀四处觅食;山坡上,大小不一的黑土猪在相互追逐;不远处,几位村民在为核桃树修枝……7月2日,记者在仁寿县始建镇杏花村四川长寿缘生态产业园里,看来 如此充满 生机的一幕。“搞养殖—生产沼气—种植核桃”,环环相连,业主舒仲辉说,正是生态循环种养让这540亩产业园蕴藏着商机和财富。
老板归乡种核桃
2010年,在西藏经商多年的舒仲辉归来 仁寿老家,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在与朋友的闲谈中,他得晓 种植核桃前景广,效益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舒仲辉决定去探一下究竟。经过市场调查、行情估量 ,他发觉核桃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可观。随后,他又把当地的土壤送来 省农科院化验,得来 了该地相宜种植核桃树的肯定 答复。
闲不下来的舒仲辉动了在农村创业的念头。他在自然条件好,远离城市的仁寿县始建镇杏花村租用了540亩山坡地,马上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引进了2.5万株中核短枝品种的核桃树苗,并在郑州果树所的指导下,建起了果树所的核桃种植示范基地。
按照舒仲辉的想法,这些核桃树都必须是生态种植。照此标准,核桃树的肥料里最少需要90%的有机肥。由于杏花村的村民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了,养猪的农户很少,核桃树的用肥成了一个大难题。
如果来 其他乡镇的养猪场去运有机肥,光运输成本就高得吓人。怎么办?
有机肥串起循环圈
通过摸索 和咨询,舒仲辉决定在核桃树地里散养家禽。为了节省资金,他先小范畴试验了一下,引进了2000只鸡鸭鹅在核桃树地分散饲养。
“在核桃树下养了鸡鸭鹅的土块,养猪论坛 ,树的生长速度比以前快得多,而且不用施药除虫子,不用请人除草。林下养殖的鸡鸭鹅都是全生态,林子里面敞跑,肉质好、口感好、价格高,不愁销路,每一只家禽有20来元的利润,一来一去我都赚了。”舒仲辉兴奋地跟记者说,目前他的生态产业园里放养着近万只家禽,充当“除草工”。
散养家禽解决了除草,治虫的问题,但是用肥不足的矛盾依然没有完全解决。这时有朋友建议他养猪。“当时我也想来 了,但是养猪的风险太大,还是犹疑不决。”舒仲辉告诉记者,几番思量后,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西藏的经历,“要养就养特色猪,何不引进藏香猪和黑土猪来养呢?”
很快,他从西藏带归回了50只藏香原种猪,又在四川本地买归了本地黑土猪,并建好了猪舍。
“我们摘 取放养、圈养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土猪的品质。”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试养,在畜牧专家的指导下,舒仲辉不但把握 了一整套藏香猪和黑土猪饲养治理 技术,还实现了年出栏2000头、存栏1000头、母猪120头的养殖规模。
为了确保核桃树的肥料,生态园里新建了一个4000立方米的沼气积粪池,并铺设了自流灌溉的管网,做来 了全利用,零排放。舒仲辉说:“我们在大部分的核桃地里套种红苕,夏天就用红苕藤来养猪,冬天就用红苕打碎了养猪,去年我又租了20亩田种植四季黑麦草,这样就保证了足够的青饲料。”
深加工抵御市场风险
“原先 我们这里的山上,全是靠天食 饭,除干打净,一亩地也只有100多元的收入,舒老板来了后,我们的土地有了租金,还可以在他那里打工,每天还有五六十元的收入。”说起生态产业园带来的改变,杏花村62岁的村民徐仲康感叹万千。
舒仲辉说,目前有40多位当地的村民在产业园打工。
“我养藏香猪和黑土猪,一样 都要一年后才能出栏,受市场的冲击小,由于藏香猪和黑土猪体质比家猪好,抗病力强,这几年我的猪没有涌现过瘟疫。”舒仲辉告诉记者,现在黑土猪摘 用当地土法腌制成腌腊制品,卖来 78元/公斤,供应全国市场。“算下来,每一头猪的利润都在1000元左右。”
为了长线发展,舒仲辉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建成了10亩核桃树苗圃基地,培养核桃树苗,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随着核桃盛产期的来 来,他已经在做核桃深加工的准备。他说,接下来,公司还要对生态养殖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